摘要(Abstract):
环境问题倒逼环境治理。面对环境保护及生态文明建设,应细致地剖析在宪法现象的逻辑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的宪法规范之环境条款本身,并围绕环境规范以及入宪等背景知识提炼出特定的宪法环境观,进而以环境观来诠释环境规范,最终实践于围绕环境规范与环境保护及治理制度的宪法关系。作为核心概念的宪法环境观表达了宪法对国家、人与环境关系的最基本、最核心的看法。既包括结构环境观,也包括规范环境观。在当下,环境治理的概念可以很好契合特定的"宪法环境现象的逻辑结构"。既包括宪法对环境治理的内部规制,也包括外部规制。但环境治理的法治化必须打破部门法的藩篱,构建以宪法为核心跨部门法协同的法律机制,并探索新的研究范式。从制度实施的角度看,环境治理需要理论支撑,除了治理理论、国家权力理论,环境权也是应有之义。
关键词(KeyWords): 中国宪法;环境观;环境权;环境治理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司法部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中青年课题“宪法环境保护条款的规范结构与实施机制研究”(项目批准号:16SFB3011);;
西南政法大学校级重点课题“中国环境治理的宪法规制体系研究”(项目批准号:2017XZZD-05)的研究成果
作者(Author): 张震;
Email: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参见张震:《宪法环境条款的规范构造与实施路径》,载《当代法学》2017年第3期。
- (2)参见[德]卡尔·拉伦茨:《法学方法论》,陈爱娥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3页、85页。
- (3)韩大元、林来梵、郑磊:《宪法解释学与规范宪法学的对话》,载《浙江社会科学》2008年第2期。
- (4)根据日本“京都学派”宪法学家们的观点,宪法现象的逻辑结构主要包括宪法规范、宪法意识、宪法制度以及宪法关系四大要素。参见林来梵:《从宪法规范到规范宪法-规范宪法学的一种前言》,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1-2页;前引(3),韩大元等文。
- (5)参见刘东:《周恩来关于环境保护的论述与实践》,载《北京党史研究》1996年第3期;蔡守秋:《从斯德哥尔摩到北京:四十年环境法历程回顾》,载《2012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500页。
- (6)叶剑英:《关于修改宪法的报告》,载《人民日报》1978年3月8日第1版。
- (7)主流宪法教科书普遍认为,宪法只规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和重大性问题。参见李步云主编:《宪法比较研究》,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23页;许崇德主编:《宪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7页;《宪法学》编写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宪法学》,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21页。
- (8)参见王韬洋:《有差异的主体与不一样的环境“想象”-“环境正义”视角中的环境伦理命题分析》,载《哲学研究》2003年第3期。
- (9)See Andrew Dobson,Justice and the Environment,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998).
- (10)张文显:《推进全球治理变革,构建世界新秩序-习近平治国理政的全球思维》,载《环球法律评论》2017年第4期。
- (11)参见张翔:《环境宪法的新发展及其规范阐释》,载《法学家》2018年第3期。
- (12)参见《环境科学大辞典》,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90页。
- (13)参见李累:《宪法上“人的尊严”》,载《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6期。
- (14)See David Short,Assessing the Utility of a Human Rights Approach to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UMI company,56-57(2000).
- (15)参见王至元、陈晓希:《从结构主义到建构主义-皮亚杰发生认识论介绍之一》,载《国内哲学动态》1983年第2期;周怡:《社会结构:从“形构”到“解构”-结构功能主义、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理论之走向》,载《社会学研究》2000年第3期。
- (16)Ralf Dahrendorf,Citizenship and Beyond:The Social Dynamics of an Idea.Social Research 41(1974).
- (17)参见李萍、钟明华:《公民教育-传统德育的历史性转型》,载《教育研究》2002年第10期。
- (18)See John Barry,Resistance is fertile:From environmental to sustainability citizenship,Andrew Dobson and Derek Bell(eds.).Environmental Citizenship,Cambridge:MIT Press,21-48(2006).
- (19)See Andrew Dobson,Citizenship and the Environment,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4(2003).
- (20)参见陈海嵩:《环境治理视阈下的“环境国家”-比较法视角的分析》,载《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5年第1期。
- (21)参见李建良:《环境议题的形成与国家任务的变迁-“环境国家”理念的初步研究》,载《宪法体制与法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华诞祝寿论文集》,三民书局1998年版,第283页、第290页。
- (22)参见[日]黑川哲志:《从环境法的角度看国家的作用及对后代人的责任》,王树良、张震译,载《财经法学》2016年第4期。
- (23)参见秦鹏、杜辉:《环境义务规范论》,重庆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5页。
- (24)蔡守秋主编:《环境法教程》,法律出版社1995年版,第39页。
- (25)参见王旭:《论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的宪法规制功能》,载《中国法学》2013年第6期。
- (26)参见肖蔚云、姜明安主编:《北京大学法学百科全书·宪法学、行政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818页。
- (27)参见焦艳鹏:《自然资源的多元价值与国家所有的法律实现-对宪法第9条的体系性解读》,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17年第1期。
- (28)参见前引(27),焦艳鹏文。
- (29)参见前引(22),[日]黑川哲志文。
- (30)参见《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44页。
- (31)参见前引(30),第46页。
- (32)蔡守秋:《从环境权到国家环境保护义务和环境公益诉讼》,载《现代法学》2013年第6期。
- (33)参见竺效:《论环境侵权原因行为的立法拓展》,载《中国法学》2015年第2期。
- (34)钱正英、沈国舫、刘昌明:《建议逐步改正“生态环境建设”一词的提法》,载《科技术语研究》2005年第2期。
- (35)前引(30),第507页、第779页。
- (36)谭荣、曲福田:《自然资源合理利用与经济可持续发展》,载《自然资源学报》2005年第6期。
- (37)参见前引(30),第356页。
- (38)参见许崇德主编:《中华法学大辞典·宪法学卷》,中国检察出版社1995年版,第193-194页。
- (39)参见[日]原田尚彦:《环境法》,于敏译,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3-8页。
- (40)参见陈慈阳:《环境法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9页。
- (41)参见宫文祥:《中国环境法制战略突破口的另向思考---一个学术对话的尝试》,载《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
- (42)前引(40),陈慈阳书,第31页。
- (43)前引(30),第402页。
- (44)参见前引(30),第662页。
- (45)参见前引(30),第1025页。
- (46)参见杨春洗、康树华、杨殿升主编:《北京大学法学百科全书·刑法学、犯罪学、监狱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606页。
- (47)参见前引(30),第984页;刘树孝、魏惠仙、杨永奎主编:《法律文书大词典》,陕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52页。
- (48)袁立:《公民基本权利视角下国家义务的边界》,载《现代法学》2011年第1期。
- (49)陈醇:《论国家的义务》,载《法学》2002年第8期。
- (50)T.H.Marshall.Class,Citizenship and Social Development.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23(1964).
- (51)蒋银华:《论国家义务的理论渊源:现代公共性理论》,载《法学评论》2010年第2期。
- (52)参见王树义:《环境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14年第5期。
- (53)参见前引(11),张翔文。
- (54)参见前引(1),张震文。
- (55)[日]大须贺明:《生存权论》,林浩译,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199页。
- (56)参见余谋昌:《环境意识与可持续发展》,载《世界环境》1995年第4期。
- (57)See Scott D,Willits F K,Environmental Attitudes and Behaviors:A Pennsylvania Survey,Environment and Behavior 239-260(1994).
- (58)参见[日]富井利安等:《环境法的新展开》,法律文化社1995年版,第57页。
- (59)有学者针对宪法中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曾作比较研究。参见林明铿:《论基本国策-以环境基本国策为中心》,载《现代国家与宪法-李鸿禧教授六秩华诞祝贺论文集》,月旦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版,第1483-1485页;吴卫星:《公法学视角的环境权研究》,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37-41页;See Naney K.Kubasek and Gary S.Silverman,Environmental Law(Fourth Edition),prentice Hall,115(2002).
- (60)参见陈新民:《宪法导论》,新学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版,第429-432页。
- (61)参见李龙:《宪法基础理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26-128页。
- (62)吕忠梅:《论生态文明建设的综合决策法律机制》,载《中国法学》2014年第3期。
- (63)前引(2),卡尔·拉伦茨书,第77页。
- (64)参见王晓华:《生态主义与人文主义的和解之路》,载《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5期。
- (65)See Oxford Dictionary of Philosophy,Oxford University Press,178(1994).
- (66)参见前引(11),张翔文。
- (67)参见吕忠梅:《环境权入宪的理路与设想》,载《法学杂志》2018年第1期。
- (68)俞可平:《治理和善治:一种新的政治分析框架》,载《南京社会科学》2001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