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Abstract):
中国《反垄断法》的立法蓝本虽然是欧盟竞争法,但在实施过程中仍然深受美国反托拉斯法的影响。在中国近期的垄断协议案件中可以看到二者所带来的冲突。错误成本分析框架提供了很好的视角来理解不同法律体系之间所存在的差异,并思考如何进行制度选择。错误成本分析框架包含了市场中假阳性更多还是假阴性更多、市场自身是否更具错误修正能力的前提假设,对这些假设的分析又构成认识中国问题的基础。而限制竞争行为的实证研究以及对中国市场状况的认识表明,建立在一定先验基础上的法律体系在一般意义上并无绝对优劣之分,但在确定的前提假设下保持法律体系的逻辑一致性则具有内在的巨大价值。为此,中国应该在目前所采纳的欧盟竞争法体系上,更好地梳理和确立自己的反垄断法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谨慎地进行制度变革。
关键词(KeyWords): 反垄断法实施;体系冲突;错误成本分析框架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科基金研究青年项目(项目批准号:11CFX039);;
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项目批准号:10YJC820059)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Author): 李剑;
Email: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See William E Kovacic,“Competition policy in the European Union and the United States:Convergence or Divergence in the Future Treatment of Dominant Firms?”,4 Competition Law International,2008,pp.8-9.
- 2 See Brendan Sweeney,“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Law and Policy:A Work in Progress”,10 Melbourn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2009,p.58.
- 3 See Thomas K.Cheng,“Convergence and Its Discontents:A Reconsideration of the Merits of Convergence ofG lobal Competition Law”,12 Chicago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2012,p.456.新近的例子则是香港在2012年通过了《竞争条例》(Competition Ordinance)。
- 4 See United States v.E.I.du Pont de Nemours&Co.,351 U.S.377(1956).
- 5 See United States v.AT&T,552 F.Supp.131(D.D.C.1982).
- 6 E.g.,Am.Bar Ass'n,Joint Submission of the American Bar Association’s Sections of Antitrust Law,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 and International Law on the Proposed Anti-Monopoly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available athttp://www.abanet.org/antitrust/at-comments/2005/05-05/commentsprc2005wapp.pdf;Am.Bar Ass'n,Joint Submission of the American Bar Association’s Sections of Antitrust and International Law and Practice on the Proposed Anti-Monopoly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2003),参见athttp://www.abanet.org/antitrust/at-comments/2003/07-03/jointsubmission.pdf,最后访问时间:2013年11月21日。
- 7 此处所提及的反垄断法体系,包括了《反垄断法》以及配套法规所构成的条文体系,以及法律实施所涉及的执法和司法的实施体系。
- 8 参见(2011)深中法知民初字第67号民事判决;(2012)粤高法民三终字第155号终审判决书。
- 9 具体的案件评述,参见李剑:《横向垄断协议法律适用的误读与澄清——评深圳有害生物防治协会案》,载《法学》2014年第3期。
- 参见(2012)粤高法民三终字第155号终审判决书。
- 参见(2010)沪一中民五(知)初字第169号;(2012)沪高民三(知)终字第63号。
- 这和深圳有害生物防治协会案的理解也非常一致,都将排除、限制竞争的效果作为垄断协议成立的要件。而2012年6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因垄断行为引发的民事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中区分了纵向垄断协议和横向垄断协议,将横向垄断协议作为推定违法适用的范围。但这一区分也和当前《反垄断法》在13、14、15条的结构存在冲突。相关司法解释的分析可参见金善明:《反垄断司法解释的规范与路径》,载《环球法律评论》2013年第4期。
- See Makan Delrahim,“The Long and Winding Road:Convergence in the Application of Antitrust to Intellectual Property”,13 George Mason Law Review,2005,p.259;Randolph W.Tritel,l“International Antitrust Convergence:A Positive View”,19 Antitrust,2005,pp.25-26.
- 用趋同(convergence)而不是协调(harmonization),是因为趋同暗含了法律条文或者其适用上的统一性。而协调的竞争法律或政策在可预见的将来不可能得到实施,更不是被追求的目标。因为其实现建立在构建超国家的实体或者多边条文的基础上。See Randolph W.Tritell,International Antitrust Convergence:A Positive View,19 Antitrust,2005.p.25.
- 作为反垄断制度现代化的一部分,欧盟在2004年时实施的1/2003号条例(Council Regulation 1/2003)中引入了美国式的和解制度。但有学者认为,这一制度由于没有很好考虑到欧盟法律制度的特点并进行有效修改,因而并不成功。See George StephanovG eorgiev,Contagious Efficiency:The Growing Reliance On U.S.-Style Antitrust Settlements In EU Law,4Utah Law Review,2007.p.971.
- See John Kallaugher,Review of Elhauge&Geradin’s Global Competition Law and Economics,3(2)Competition Policy International,at 241-248(2007).
- 参见[美]基斯·N.希尔顿:《反垄断法:经济学原理和普通法演进》,赵玲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05页。
- Frank H.Easterbrook法官发表在Texas Law Review上的论文“the Limits of Antitrust”是反垄断法领域最有影响力的论文之一,被美国联邦法院、州法院、上诉法院等引用超过550次,深刻影响反垄断司法。See Fred S.McC hesney,“Easterbrook on Errors”,6(1)Journal of Competition Law&Economics,2010,p.13.而Google的学术搜索中则显示其引用超过1105次。参见http://scholar.google.com.hk/scholar?hl=zh-CN&q=Frank+H.+Easterbrook%2C+the+Limits+of+Antitrust&btn G=&lr=,最后访问时间:2013年12月11日。
- 前引18,p.16。
- See Frank H.Easterbrook,“the Limits of Antitrust”,63 Texas Law Review,1984,p.15.
- 参见前引18,p.1。
- 反垄断法领域有不少采用了错误成本分析框架的论文,例如:Luke Froeb,“Vertical Antitrust Policy as a Problem of Inference”,23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y Organization,2005,p.639;David Evans&Jorge Padilla,“Designing Antitrust Rules for Assessing Unilateral Practices:A Neo-Chicago Approach”,72 University of Chicago Law Review,2005,p.73;Keith N.Hylton&Michael Salinger,“Tying Law and Policy:A Decision-Theoretic Approach”,69 Antitrust Law Journal,2001,p.469;C.Frederick Beckner III&Steven C.Salop,“Decision Theory and Antitrust Rules”,67 Antitrust Law Journal,1999,p.41。
- 由于美国的联邦体制,州有非常大的权力。而在反垄断法上各州也有自己的相对独立的做法,因而在很多问题上都没有一个统一的做法。本文主要涉及美国联邦层面的反托拉斯法。
- 参见前引1,p.11。
- 参见彭心倩:《欧共体竞争法产生的法律历史社会学分析》,载《湖南社会科学》2010年第1期。
- 参见何梦笔:《秩序自由主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10页。
- See Christian Ahlborn&Carsten Grave,“Walter Eucken and Ordoliberalism:An Introduction from a Consumer Welfare Perspective”,2 Competition Policy International,2006,p.209.
- 严格说来,这4个方面也只是众多差异中的一部分,但比较显著地体现了其和美国反托拉斯法的差异性。
- See Case C-62/86,AKZO v.Commission,1991 E.C.R.I-3359,at para.60.
- See Case T-219/99,British Airways plc v.Commission,2003 E.C.R.II-5917,at para 211 and 223–225.
- See David S.Evans,“Antitrust Issues Raised By the Emerging Global Internet Economy”,102(4)Northwestern University Law Review,2008,p.17.
- 参见单骥、何之迈、吴秀明:《从依赖性理论探讨相对市场优势地位——以公平法立场之研析适用》,台湾“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员会委托研究,1999年,第27页。
- 参见何之迈:《公平交易法专论》,台湾三民书局1993年版,第548页。
- 我国的《反垄断法》第18条第4款规定:“认定经营者具有市场支配地位,应当依据下列因素:……(四)其他经营者对该经营者在交易上的依赖程度;……”因为相对优势地位理论的核心就是“依赖性”概念,因此,对“依赖程度”的规定表明,我国《反垄断法》采纳了相对优势地位滥用理论。
- 该理论也带来了反垄断法理论体系上的巨大冲突。对该理论的质疑,参见李剑:《相对优势地位理论质疑》,载《现代法学》2005年第3期;李剑:《论结构性要素在我国〈反垄断法〉中的基础地位——相对优势地位滥用理论之否定》,载《政治与法律》2009年第10期。
- See Napier Brown v.British Sugar,Commission Decision 88/519/EEC,1988 O.J.(L 284)41;Eurofix-Bauco v.Hilti,Commission Decision 88/138/EEC,1988 O.J.(L 065)19;Tetra Pak II,Commission Decision 92/163/EEC,1992 O.J.(L 072)1.
- See Fei Deng,Adrian Emch,and Gregory K.Leonard,“A Hard Landing in the Soft Drink Market-MOFCOM’s Veto of the Coca-Cola&Huiyuan Deal”,http://papers.ssrn.com/sol3/papers.cfm?abstract_id=1396968,2013年12月21日最后访问。
-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认为美国反托拉斯法并不包含对于超高定价的处理。参见案例:Berkey Photo,Inc.v.Eastman Kodak Co.,603 F.2d 263,274 n.12(2d Cir.1979);Blue Cross&Blue Shield United v.Marshfield Clinic,65 F.3d1406,1413(7th Cir.1995);Verizon Communications Inc.v Trinko,540 U.S.398(2004).
- See Michal Ga,l“Monopoly Pricing As An Antitrust Offense In The U.S.And The EC:Two Systems Of Belief About Monopoly?”,49 Antitrust Bulletin,2004,p.343.
- 案件可参见Case C-40/70 Sierna v.Eda,1971 ECR 69;Case C-26/75 General Motors v.Commission,1975 ECR 1367;Case C-27/76 United Brands v.Commission,1978 ECR 207;Case C-30/87Corinne Bodson v.Pompes Funebres,1998ECR 2479;Case C-110/99 Lucazeau v SACEM,1989 ECR2811;European Commission decisions:COMP/C-1/36.915British Post office v.Deutche Post AG,2001O.J.L 331 p.40,COMP/A 36.568/D3-Scandlines Sverige AB v.Port of Helsingborg,2004.论文可参见Liyang Hou,“Excessive Prices within EU Competition Law”,7(1)European Competition Journal,2011,pp.47-70。
- 还有学者认为,欧洲竞争法不是从美国输入,而仅仅是行政管制向一个新领域的扩展。因而二者之间显示了很大的不同。参见[美]戴维·J.格伯尔:《二十世纪欧洲的法律与竞争:捍卫普罗米修斯》,冯克利、魏志梅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5页。
- In re Winship,397 U.S.358,370(1970).
- 前引18,p.15。
- See Thomas A.Lambert&Joshua D.Wrigh,t“Antitrust(Over-?)Confidence”,George Mason University Law and Economics Research Paper Series,http://ssrn.com/abstract_id=1073028,最后访问时间:2013年12月18日。
- See James Cooper,“Vertical Restrictions and Antitrust Policy:What About the Evidence?”,1 Competition Policy International,2005,p.45.
- 参见王铭勇:《限制转售价格法制之研究》,台湾政治大学法律研究所2000年研究生论文,第74-75页。
- 参见汪浩:《零售商异质性与零售价格维持》,载《经济学(季刊)》2004年第10期。
- 参见李剑:《出版物多样性保护与反垄断法的转售价格维持规制》,载《中外法学》2013年第2期。
- Michael Utton,“Books Are Not Different After All”,7(1)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 Economics of Business,2000,p.115-126.
- 参见(2012)沪高民三(知)终字第63号判决书。
- 实际上,正如前文所言,在处理横向价格固定协议、搭售或者转售价格维持等行为时,法律规制上采用“当然违法原则”、“合理原则”或者“一般禁止、原则例外”等,都包含了对相关行为是否具有普通地限制竞争属性的隐含假设。
-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相比反垄断法的历史,用实证研究等方法来分析反垄断法的历史并不长。其快速发展主要是受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影响,使得很多数据得以被收集和处理。如,对超市扫描数据的利用。实证研究虽然在反垄断法中越来越重要,但并非没有问题。See Jonathan B.Baker&Daniel L.Rubinfeld,“Empirical Methods in Antitrust Litigation:Review and Critique”,1(1-2)American Law and Economics Review,1999,pp.386-435.
- 这种争论似乎没有停止的可能。即便在美国,也一直有拥有实质性政治经济势力的个人和团体认为,反托拉斯法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会带来最坏的伤害。而每20到25年,都会爆发对是否需要反托拉斯法的争论。这些争论就像凤凰重生,参与者对之前的言论完全没有记忆力。See Stephen Martin,“The Goal of Antitrust And Competition Policy”,Issue In Competition Law And Policy,Volume I,ABA Section Of Antitrust Law,2008).
- 美国传统基金会《2008经济自由指数》,转引自韩士专:《中国市场化程度的判断与预测——基于加拿大弗拉瑟研究所“世界经济自由度”的视角》,载《统计与信息论坛》2008年第9期。
- 市场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自由经济,因为市场经济可以理解为以商品交换为网络的社会经济系统。参见顾海兵:《30年来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实证考量》,载《中外企业家》2009年第1期。
-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整体市场完善程度的研究还比较有限,而相关研究中因为对于不同的市场因素、条件的不同考虑不可能全面,因而也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过,这些研究仍然有助于帮助从大体上理解中国的现实状况。
- 参见高潮:《2013年全球经济自由度排名中国香港连续19年称冠》,载《中国对外贸易》2013年第2期。
- 市场化是指经济制度由政府管制型经济(计划经济是其极端的表现形式)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它不是简单的一项规章制度的变化,而是一系列经济、社会、法律、乃至于政治体制的变革。市场化特征主要表现为五个方面:一是经济决策分散化,政府只在宏观决策和一些必要领域发挥作用;二是经济行为主体的独立化;三是所有制结构和所有制实现形式的多元化;四是产品和要素的市场化;五是经济行为的规范化、契约化、法制化和秩序化。参见游碧芙、应千凡:《浙江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测度与评价》,载《浙江金融》2012年第1期。
- 参见李佳:《市场化程度、经济增长与行业间收入差距》,载《生产力研究》2013年第9期。
- See David S.Evans,“Why Different Jurisdictions Do Not(and Should Not)Adopt the Same Antitrust Rules”,10(1)Chicago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2009,p.167.
- 如美国反托拉斯法早期继受英国普通法。早期美国州法院在宣布某一商业或(和)贸易行为构成违法垄断时,几乎无一例外地在法院判决中提及了公共利益、公共政策或公共偏好等概念,来说明垄断的违法性。这一认识与英国普通法上宣布垄断违法时所依据的理由是一致的。宣布违反公共利益的垄断违法,作为英国普通法上的一项基本法律原则和长期适用的司法先例得到了美国法的继承,构成了美国法垄断的基本内涵。参见陈兵:《从继受到自主创新——19世纪下半叶美国法上垄断概念研究》,载《中外法学》2010年第2期。
- 在现有文献中,并没有看到对于欧盟竞争法制度前提与中国《反垄断法》立法关联性的深入分析。
- See Dr.Miles Medical Co.v.John D.Park&Sons Co.,220 U.S.373(1911).
- 在州层面上,1937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米勒—泰丁斯公平贸易修正案》(Miler-Tydings Fair Trade Amendment),授权各州管制转售价格维持。之后,总计有46个州据此批准或认可了最低零售价格的合法地位。1952年通过的《迈克盖尔法》(The McG uire Act),将扩展适用于制造商对所有零售商的转售价格维持类型。而1975年,这两部法律都被废止。参见胡甲庆:《反垄断法的经济逻辑》,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03页。
- 实际上,在Dr.Miles案之后不久,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确立了两个不同于转售价格维持当然违法原则的例外。一是在General Electric案(United States v.General Electric Co.,272 U.S.476(1926))中认定,本身违法原则不适用于代理关系或以托运方式销售货物的情况。二是在Colgate案(United States v.Colgate&Co.,250 U.S.300(1919))中认定,制造商有权单方面宣布其要维持的价格并拒绝与降价者进行交易。但是,如果零售商与制造商在拒绝交易之前有联系,那么就构成违法的转售价格维持行为。
- See Leegin Creative Leather Prods.,Inc.v.PSKS,Inc.,551 U.S.877,892(2007).
- 在州层面上,美国目前仍有二十多个州没相应地修改州法律,继续严格禁止限制最低转售价格协议。2012年5月4日,美国堪萨斯州最高法院在另一起起诉Leegin限制最低转售价格协议的案件中依据州法判其违法。参见刘旭:《各国对限制最低转售价格的规制》,载《东方早报》2013年8月27日。
- 参见[美]戴维.J.格伯尔:《二十世纪欧洲的法律与竞争:捍卫普罗米修斯》,冯克利、魏志梅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2页。
- 参见前引14,p.173。
- 参见前引15,p.971。
- See William E.Kovacic,“Creating Competition Policy:Betty Bock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ntitrust Institutions”,66Antitrust Law Journal,1997,p.231,244.
- See D.Daniel Soko,l“Antitrust,Institutions,and Merger Control”,17 George Mason Law Review,2010,p.1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