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Abstract):
律师庭外言论可能损害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者的权益,并危及公正审判。已有案例充分证明,在我国特殊的社会背景和司法体制下,律师庭外言论的贻害无法通过诉讼救济措施消除。基于律师诉讼参与者的谨慎义务和防止审前信息过度、不当传播而对律师的庭外言论进行规制已是诸多法治国刑事司法中的通行做法,但在不同的刑事审判方式和司法环境中,需要规制的律师庭外言论内容有所不同。我国应在借鉴国际相关规则经验的基础上构建律师庭外言论规则。
关键词(KeyWords): 律师庭外言论;律师庭外言论规则;底线标准模式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湖北省社会 “十二五”规划课题;;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项目(批准号:31541010614);;
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资助
作者(Author): 陈实;
Email: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①对于表达自由对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性,卡多佐甚至认为这是其它所有类型自由的源头和不可或缺的条件。See Justice Cardozo's judicial opinions on the Palko v.Connecticut,302 U.S.319,327(1937).
- ②参见甄树青:《论表达自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19页。
- ③除此之外,律师还可能以职业身份在非诉讼和刑事类以外的法律业务或事务中发表专业言论,但这些并不属于刑事司法中的律师言论范围,本文对此不展开讨论。
- ④See Black's Law Dictionary(8th Edition),Thomson West,2004,p.1762.
- ⑤律师发表庭外言论会借助公共言论平台,例如报刊、杂志、网络,甚至是召开新闻发布会。在自媒体出现以前,律师庭外言论大多是通过报刊媒介公开发表,在如今自媒体迅猛发展的时代则更多选择利用社交网络这一强大的公共言论平台发布庭外言论。
- ⑥参见杜安娜:《律师:无论如何要耗在巴东》,载《广州日报》2009年5月25日。
- ⑦[美]本杰明·卡多佐:《司法过程的性质》,苏力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2页。
- ⑧参见[日]川岛武宜:《现代化与法》,申政武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33-234页。
- ⑨See Jerome Frank,Law and the Modern Mind,Brentano,1936,p.120.
- See Kobe's Lawyer Introduce‘Compelling Evidence’,Fox news,October 15,2003.
- 参见吴杭民:《谢有明担任杨佳辩护人,让人不放心》,载《检察日报》2008年7月23日。
- 吴昌华、余皓:《熊振林的心魔不是一天养成的》,载《楚天都市报》2009年2月10日。
- 参见杜萌:《辩护律师是否侵犯熊振林隐私权》,载《法制日报》2009年2月10日。
- See Curtis F.J.Doebbler,Introduction to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Law,Washington,CD Publishing,p.109.
- See Joanne Armstrong Brandwood,You say“Fair Trial”and I say“Free Press”:British and American Approaches to Protecting Defendants'Rights in High Profile Trials.75 New York University Law Review(2000)pp.1417-1418.转引自徐美君:《审前案件信息的传播与控制——基于刑事诉讼的讨论》,载《政治与法律》2009年第6期。
- Craig v.Harney,331 U.S.367(1947)
- [德]汉斯·约阿希姆·施奈德:《犯罪学》,吴鑫涛、马君玉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527页。
- 越来越多的律师选择自媒体时代的社交网络作为发布庭外言论的主要平台。
- 陈磊:《“激情”代理人张显》,载《南方人物周刊》2011年第20期。
- 前引19,陈磊文。
- 翟春阳:《药家鑫案:被张显当枪使的还有谁》,载《青年时报》2012年2月9日。
- 参见王梦婕:《发起舆论监督是我当时唯一的出路》,载《中国青年报》2011年8月22日。
- 前引19,陈磊文。
- 我国刑事司法向来有重视舆论的传统。和西方司法在事关公共利益时考量舆论的做法不同,我国常常在普通刑事个案中考虑舆论。另外,近年来,由于转型时期社会矛盾的加剧,我国法院系统越来越多地承担化解矛盾的社会控制功能,加之司法腐败等其它原因,法院整体也面临着信任危机,这些因素的叠加致使司法审判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舆论和民意。
- See Sheppard v.Maxwell,384U.S.333,362-363(1966)
- 关于刑事司法在舆论和民意高压下的妥协,近年来最典型的莫过于“李昌奎案”。本已终审的案件重启再审之门,透过此案可以观察到当前我国社会背景和司法体制下刑事审判的脆弱以及与社会互动的艰难。
- 参见孙笑侠:《公案及其背景——透视转型期司法中的民意》,载《浙江社会科学》2010年第3期。
- 参见孙笑侠:《公案的民意:主题与信息对称》,载《中国法学》2010年第3期。
- 关于该案原被告律师之间庭外言论的具体内容,参见胡展奋等:《当口水包围法庭》,载《新民周刊》2013年第100期。
- 贺莉丹:《李某某案律师陷超限战》,载《21世纪经济报道》2013年9月4日。
- See Walter Lippman,Public Opinion,New York:Harcourt Brace and Company,1922,pp.60-62.
- See Eugene Volokh,First Amendment and Related Statutes:Law,Cases,Problems,and Policy Arguments(3th Edition)Foundation Press,2007,p.476.
- See Justice O’Connor concurred in Gentile v.State Bar of Nevada,501 U.S.1030,1082,111 S.Ct.2720,115 L.Ed.2d888(1991)
- 前引33。
- Justice Holmes's dissenting opinion on the Frohwerk v.United State case.Frohwerk v.United State 249 U.S.204(1919)
- See Charter of Code Principles of The European legal Profession and Code of Conduct for European Lawyers(2010)
- Code of Conduct of The Bar of England and Wales and Guidance Issued by The Bar Council(7th Edition)
- Bundesrechtsanwaltsordnung(BRAO)
- Canadian Bar Association's Code Of Professional Conduct(2006)
- Australian Bar Association Model Rules
- See ABA Model Rules of Professional Conduct(2004)
- 以纽约州《律师执业行为规则》为例,其3.6条(b)款还规定,如果涉及刑事案件或者任何可能导致监禁后果的刑事诉讼程序,关于律师不应发表的庭外言论还应包括:(1)涉及当事人、嫌疑人和证人的品格、信誉度、名誉和犯罪记录的言论,证人的身份信息,但可以说明被害人的身份信息,同时也不能将当事人或者目击者的证词公开。(2)被告人作有罪答辩可能性的言论,被告人和嫌疑人是否进行了自白、认罪以及其内容,该人是否拒绝或者没有进行陈述。(3)检查和勘验的进行情况和结果,当事人是否拒绝或没有接受检查和勘验,准备展示的物证及其性质、种类。(4)刑事案件和可能导致监禁的刑事诉讼中被告人或嫌疑人是否有罪或无罪的看法。(5)律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在审判中不能作为证据采纳,并且一旦公开将产生损害公正审判的严重风险的信息。(6)被告人已经被指控犯有某项罪行的事实。但是包括如下声明的除外:该指控仅仅是一个控告,并且被告人直到并且除非被证明有罪,应当假定其无罪。See NYSBA Rules of Professional Conduct(2009)
- 如果律师庭外言论被指对审判程序产生了重大损害,法庭会对其庭外言论进行权衡性的测试并作出判断,如果认为律师庭外言论确实对审判程序造成了严重损害,律师会因此受到惩戒。See Gentile v.State Bar of Nevada,501U.S.1030(1991)
- 如2011年7月,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等五机关联合制定《关于规范和保障律师依法执业有关问题的规定》,其中规定“律师不得利用网络、媒体及社会舆论干扰司法活动等行为”。
- Canadian Bar Association's Code Of Professional Conduct(2006)
- 1942年美国的Chaplinsky v.New Hampshire一案中,Frank Murphy大法官提出了对言论内容作类型化利益衡量的“双阶理论”,主张将言论分为高价值的言论和低价值的言论来分析和讨论某些言论是否应受保护或者应受限制。See315 U.S.568(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