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Abstract):
本文针对我国刑事错案种类泛化的问题,分析了"有错必纠"与无罪推定、证据裁判等法治原则的冲突;运用"证据之镜"原理阐释了刑事错案发生的不可避免性;通过对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考察,限定了刑事错案的范围;通过对刑事再审制度和错案追究制度的认识论和价值论考察,强调了坚持证据裁判原则、加强证据制度建设对纠错制度完善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KeyWords): 刑事错案;证据之镜;证明标准;价值选择纠错制度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证据法基本范畴研究》(教社科司函[2005]217号)的研究成果
作者(Author): 张保生;
Email: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①关于立法上的规定,例如,我国2012年《刑事诉讼法》第242条规定的申诉后人民法院应当重新审判的情形。
- ②崔敏、王乐龙:《刑事错案概念的深层次分析》,载《法治研究》2009年第1期。关于其他学者的论述,参见刘品新主编:《刑事错案的原因与对策》,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年版,第8-11页。
- ③参见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载《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25页。
- ④Black's Law Dictionary(7th Edition),Thomson West,p.1013.
- ⑤《法国刑事诉讼法典》,余叔通、谢朝华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207页。
- ⑥前引⑤,第209页。
- ⑦《德国刑事诉讼法典》,李昌珂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132页。
- ⑧参见宋英辉主编:《刑事诉讼原理》,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165页。
- ⑨《美国联邦刑事诉讼规则和证据规则》,卞建林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 参见[美]罗纳德·J.艾伦等:《证据法:文本、问题和案例》,张保生、王进喜、赵滢译,满运龙校,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133-134页。
- [日]松尾浩也:《日本刑事诉讼法》上卷(新版),丁相顺译,金光旭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83页,第288页,第291页。
- 参见2012年《刑事诉讼法》第241条。
- 前引⑧,宋英辉书,第169-170页。
- 参见《法国刑事诉讼法典》第368条,余叔通、谢朝华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35页。
-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14条。
- 陈光中主编:《刑事证据法专家拟制稿(条文、释义与论证)》,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28页。
- 参见[日]田口守一:《刑事诉讼的目的》(增补版),张凌、于秀峰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28-46页。
- 卞建林主编:《刑事诉讼法学》,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808页。
- 前引⑨,第5页。
- 前引③,第16页。
- 前引⑧,宋英辉书,第164页。
- [奥]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郭英译,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第22、79页。
- 前引,维特根斯坦书,第40页。
- [德]哈贝马斯:《在事实与规范之间》,童世骏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版,第14页。
- 波普尔、汉森、库恩等人都否认有纯粹的中性观察,明确提出“观察渗透理论”。参见国家教委政治思想教育司组编:《自然辩证法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141页。
- 证言三角形概念,由劳伦斯·特赖布教授在《对传闻的三角形测量》(1974年)和理查德·O·伦珀特与斯蒂芬·A·萨尔茨伯格在《证据的一个现代进路》(1977年)等文章中论述之后,开始在法律学术界流行起来。转引自前引⑩,罗纳德·J.艾伦等书,第459页,脚注1。
- 前引⑩,罗纳德·J.艾伦等书,第459页。
- 参见张保生主编:《证据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5-16页。
- [英]尼尔·麦考密克:《法律推理与法律理论》,姜峰译,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84页。
- 前引⑩,罗纳德·J.艾伦等书,第154-155页。
- 参见[美]特伦斯·安德森、戴维·舒姆、[英]威廉·特文宁:《证据分析》(第二版),张保生、朱婷、张月波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79-82页。
- 前引。
- 前引。
- 前引②,崔敏、王乐龙文。
- 前引,张保生书,第317页。
- Peter Murphy,A Practical Approach to Evidenc,Blackstone Press Limited1992,P.104.
- 前引⑩,罗纳德·J.艾伦等书,第818页。
- 前引⑩,罗纳德·J.艾伦等书,第819页。
- [美]罗纳德·J.艾伦:“证据法、诉讼法和实体法的关系”,张保生、冯俊伟、汪诸豪译,载《证据科学》,2010年第6期。
- 参见[美]约书亚·德雷斯勒、艾伦·C.迈克尔斯:《美国刑事诉讼法精解》(第四版)第一卷,吴宏耀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7页。
- 参见[美]迈克尔·D·贝勒斯:《法律的原则》,张文显、宋金娜、朱卫国、黄文艺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第29、32页。
- 前引,卞建林书,第806页。
- 参见记者席乐强、特约记者郭云轩:《创新三项工作机制提高公诉案件质量成效显著》,新农村新青年网:http://www.xncxqn.com/show.asp?id=1718,最后访问时间:2012-07-02。参见李红雨:《柯坪县检察院连续七年实现双100%》,新疆平安网:http://www.xjpeace.cn/html/zqgj/20120705/20120705166997.html,最后访问时间:2012-7-5。参见《延吉市检察院办案准确率100%》,中国吉林网:http://www.yanjinews.com/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17&id=24,最后访问时间:2012-02-01。
- 郝天锋:《探索侦查机制提升案件质量》,http://www.hbjc.gov.cn/shiwuyanjiu/zhenchashiwu/200805/t20080529_14022.html,最后访问时间:2009-01-15。
- 四川在线:《检察机关保持多项‘100%’》,http://www.scol.com.cn,最后访问时间:2009-02-17。
- 按照日本学者松尾浩也的说法,英国以“有罪的盖然性高于无罪的盖然性”为基准,俗称为51%的基准。参见前引瑏瑡,松尾浩也书,第162页。
- 前引⑨,第22页。
- 前引⑦,第72页。
- “从1996年处理案件统计数字来看,全国检察厅处理的犯罪嫌疑人总数为2514212名,……其中,被起诉的为1122399名(44.6%),不起诉的为677479名(26.9%),……但是,这一数字因包括违反道路交通法而起诉的人员903463名,这些人员对统计数字影像很大。除去违反道路交通法重新计算之后,……起诉率仅为26.1%”前引瑏瑡,松尾浩也书,第162页。
- 前引,松尾浩也书,第180页。
- 参见左卫民等:《中国刑事诉讼运行机制实证研究》,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233页脚注①。参见该脚注①中的对比数据:“法国不起诉的案件数量达到了案件总数的30-70%。”“2003年的德国司法统计显示,在检察院处理的案件中只有12%的案件被起诉至了法院”。
- 前引③,胡锦涛文。
- 前引,松尾浩也书,第133页。
- 舒炜光:《科学认识论的总体设计》,吉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06页。
-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5条。
- 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推进司法改革,从制度上保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建立冤案、错案责任追究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