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Abstract):
虚拟财产权是指一定主体对存在于网络环境下、经一定的程序指令生成的、模拟现实事物的数字信息所享有的权利。在财产权"二元体系"内界定虚拟财产权的性质有其科学性、合理性。基于技术规则对虚拟财产权作出债权性判断难以突破现实法律困境。"支配权"或权利的"支配性"的现代意义提供了一种研究虚拟财产权性质的理论进路。虚拟财产权具备权利的支配性特征,因此,虚拟财产权是物权,应适用物权规则。
关键词(KeyWords): 虚拟财产;虚拟财产权;物权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虚拟财产权研究”(项目编号:07BFX031)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Author): 林旭霞;
Email: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①齐爱民、刘颖:《网络法研究》,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6页。
- ④参见杨闰、翁晓健:《也论网络游戏道具的法律属性》,载董永生主编:《信息网络与高新技术法律》,前言,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6年版,第272页。
- ⑤参见吴汉东:《无形财产权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195页。
- ⑥参见李扬:《数据库法律保护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04页。
- ⑦参见林旭霞:《虚拟财产解析》,载《东南学术》2006年第5期。
- ⑧陈华彬:《物权法原理》,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0年版,第19页。
- ⑨金可可:《私法体系中的债权物权区分说》,载《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第2期。
- 10[日]于保不二雄:《日本民法债权总论》,庄胜荣校订,台湾五南图书出版有限公司1998年版,第4页。
- 11尹田:《物权与债权的区分价值:批判与思考》,载《人大法律评论》2001年卷,第二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 12[日]林良平:《物权法》,有斐阁1951年版,第11-12页;转引自刘保玉等:《物权与债权区分及其相对性问题论钢》,载《法学论坛》2002年第5期。
- 13参见金可可:《债权物权区分说的构成要素》,载《法学研究》2005年第1期。
- 14《德国民法典立法理由书:第3卷·物权》,1988年版,第2页,转引自田士永:《物权行为理论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332页。
- 15参见前引13。
- 16参见[德]卡尔·拉伦茨:《德国民法通论》(上册),王晓华等译,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321页。
- 17[德]迪特尔·梅迪库斯:《德国民法总论》,邵建东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11月版,第58页。
- 18参见前引17,第7页。
- 19参见前引17,第58页。
- 20参见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2004)二中民终字第02877号判决书。
- 21Bobby Glushko,Tales ofthe(virtual)City:Governing Property Disputes in Virtual Worlds,Berkeley Technology Law Journal vol.22,507(2007).
- 22参见前引21。
- 23参见《最高人民法院公报》2006年第11期。
- 25参见前引16,第284页。
- 26转引自金可可:《论支配权》,载《中国法学》2006年第2期。
- 27孙宪忠教授指出:“支配权是指权利人仅仅依据自己的意思就可以实现权利目的的权利”。参见孙宪忠:《中国物权法总论》,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24页;李锡鹤教授认为:“法律上的支配指主体对客体的的自主作用,即主体可以在服从法律的前提下,对抗一切人的意志,在客体上实现自己的意志。”参见李锡鹤:《对债权不可侵性和债权物权化的思考》,载《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
- 28孟勤国:《物权二元结构论》,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年8月版,第83页。
- 29前引17,第877页。
- 30刘惠荣、尚志荣:《虚拟财产权法律性质探析》,载《法学论坛》2006年第1期。
- 31前引28,第44-45页。
- 32前引28,第4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