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Abstract):
免检制度的价值及其存废近年来受到媒体、社会大众、学者、政府等的关注。国家质检总局在免检制度制定过程中因静态思维而导致免检条件设定失当。就实施绩效而言,免检制度正面影响的作用机制存在较多问题,免检产品在获得免检资格后其销售额的增长可能主要并不在于该制度拥有的质量保障功能,而在于政府、企业、消费者、媒体及质量信号的现状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而导致的免检标志所产生的信号功能的不当放大;由于对特定产品的功能瑕疵认知和危害测定存在难度等,免检制度的实施在产品质量方面会产生不可避免的负面影响。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本文倾向于取消免检制度;但如果基于信息提供和执法效率提升等角度,或国家质检总局基于其他因素的考虑,认为免检制度必须存在,则应在处罚、监督、适用保留等方面对这一制度作出必要修正。
关键词(KeyWords): 免检;免检标志;信号;绩效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应飞虎;
Email: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如2007年3月20日在百度中输入关键词“免检制度”,共出现171000篇文件。其中排列在前20位的文档中,有12篇涉及到免检制度的存废或改革问题。如《免检制度是否经得起考验》、《国家免检制度需要废除吗-》、《免检制度不能“因噎废食”》、《免检制度合理吗-》等。
- [2]参见雷兴虎、习小琴、吕亚峰:《中国企业产品免检制度的存与废》,载《法学》2004年第7期。
- [3]为何免检制度没有出现在《产品质量法》中-从时间上看,《产品质量法》制定于199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00年对《产品质量法》进行了重大修正,在这次修正中没有加入免检制度。值得注意的是,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李传卿受国务院的委托在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上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修正案(草案)〉的说明》是在1999年10月25日,而国务院作出《关于进一步加强产品质量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是在1999年12月5日。
- [4]有学者认为,实施国家免检制度是对企业信誉的一种奖励,有些类似于一些发达国家的做法,如美国的国家质量奖。(《免检制度合理吗-国家质检总局回应“免检质疑”》,载《西安晚报》2005年6月23日第5版。)认为我国的免检制度与美国的“国家质量奖”相类似是完全错误的。与把评奖条件当作奖励内容完全不同,美国的国家质量奖在奖励方式上并没有作出如此之安排,并且这一奖项有极其宽泛、详尽的评定标准和严格的评定程序。如2003年的7个获奖者是经过独立考核小组从领导力、战略计划、顾客与市场导向、信息与分析、人力资源开发以及绩效结果等7个方面的考评,并经过1000小时的评审及现场考察后,从68家申请者中遴选出来。
- [5]他人在场问题是社会心理学最基本的问题之一。纯粹他人在场会不会影响人的行为-社会心理学家一个多世纪的实验研究表明,他人在场会引发人的唤起状态,而唤起状态能促进人的优势反应。因此,观察者或共事者在场,会提高简单任务(其优势任务是正确的)的成绩,但会降低复杂困难任务(其优势反应是错误的)成绩。如社会心理学家迈克尔1982年的实验发现,在一个学生社团中,优秀的撞球选手(在隐蔽观察条件下击中71%的选手)在有四位观察者来观看他们表现的情况下,他们的成绩会更好(80%的击中率);而差劲的选手(先前平均击中率为36%)在被密切观察的条件下表现更差(25%的击中率)。也就是说,在他人面前时你会受到激励把自己擅长的事情做得更好;然而在同一情形下,你原来觉得困难的事情就会显得更不可能实现。他人在场为何引起人们的唤起-有证据表明,评价顾忌、分心以及动物天性等是可能的影响因素。社会心理学家有关他人在场的各种实验,可参见[美]戴维.迈尔斯:《社会心理学》(第8版),张智勇等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年版,第209-213页。
- [6]参见应飞虎:《权利倾斜性配置研究》,载《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第3期。
- [7]参见原国锋:《免检制度是否经得起考验》(专访),载《人民日报》2005年6月23日。
- [8]参见[美]墨顿.亨特:《心理学的故事:源起与演变》,李斯等译,海南出版社1999年版,第616页。
- 10如2001年在对美国记者、编辑和新闻业经理进行的一项调查中,有1/3以上的人回答说,对广告收入不利从而对传媒企业财务状况有害的新闻,一律不予发表。广告来源的多样性可能会减少报道内容的倾向性。参见世界银行:《建立市场体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第188页。
- 11《质检总局:碘超标雀巢和回炉光明奶不属免检产品》,来源于:http://news.sina.com.cn/c/2005-06-23/17516252778s.shtml。
- 12前引[7]。
- 15参见商务部市场运行司:《关于我国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状况的调查报告》(2005.3.17)。
- 17参见《免检制度合理吗-国家质检总局回应“免检质疑”》,载《西安晚报》2005年6月23日。
- 21在现代社会,对他人表明的道德倾向的行为意义持“健康的怀疑主义”态度,几乎就是社会规范。参见斯特里克:《有益的强制:关于理性自由意志主义的经济限度》,霍林斯沃思编:《当代资本主义——制度的移植》,许耀桐等译,重庆出版社2001年版,第240页。
- 22参见应飞虎:《信息失灵的制度克服研究》,法律出版社2004年12月版,第198页。
- 25参见应飞虎:《权利倾斜性配置研究》,载《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第3期。
- 26参见[美]托马斯.A.戴伊:《理解公共政策》(第十版),彭勃译,华夏出版社2004年版,第281页。
- 27[美]罗杰.J.沃恩:《科学决策方法:从社会科学研究到政策分析》,沈崇麟译,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5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