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Abstract):
在对侵权责任构成理论的现有分析框架与研究路径进行评价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分析框架与研究路径。与现在学者们采用的分析框架与研究路径相比,它提升了"侵权责任构成要件"的逻辑位阶,使这一概念不再限于在过错责任构成条件范围内使用,成了能够总揽过错责任、危险责任、衡平责任构成条件的概念。同时,扬弃了"归责原则"、"过错责任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之类的概念,提出了"归责依据"概念。在此基础上,将"侵权责任构成要件"区分为"客观构成条件"、"主观归责依据"、"免责事由"三类条件,并采用了从客观构成条件到主观归责依据再到免责事由的逻辑分析路径。
关键词(KeyWords): 侵权责任构成;客观构成条件;主观归责依据;免责事由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李开国;
Email: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参见杨立新:《侵权法论》,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年10月第2版,第150~151页。
- [2]参见张新宝:《中国侵权行为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8月修订第2版,第72页。
- [3]参见王利明:《侵权行为法研究》(上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第341~348页。
- [4]在对一般侵权责任(即过错侵权损害赔偿责任)的规范上,德国的立法模式与法国的立法模式有所不同,法国对过错侵权损害赔偿责任仅有概括的规定,而德国对过错侵权损害赔偿责任则区分了两种不同的类型:其第823条规定“(1)因故意或者过失不法侵害他人生命、身体、健康、自由、所有权或者其他权利者,对他人因此而产生的损害负赔偿义务。(2)违反以保护他人为目的的法律者,负相同的义务。如果根据法律的内容并无过失也可能违反此种法律的,仅在有过失的情况下,始负赔偿义务。”本条规定的是过失损害赔偿责任,无论故意或过失皆是此类责任的归责依据;其第826条规定“以违反善良风俗的方式故意对他人施加损害的人,对他人负有损害赔偿的义务。”本条规定的是故意违反善良风俗的损害赔偿责任,故意+违反善良风俗是此类责任的归责依据,过失不是此类责任的归责依据。此处所引德国民法典第823条和第826条,参见《德国民法典》,郑冲、贾红梅译,法律出版社1999年5月出版,第195~196页。
- [5]参见前引[1],杨立新书,第151页。
- [7]O.W.Holmes,The Common Iaw,1891,P.50,转引自王泽鉴:《侵权行为法》(第一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第11~12页。
- [8]王泽鉴:《侵权行为法》(第一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第12页。
- [9]我国民国时期制定的民法第184条规定:“因故意或过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权利者,负损害赔偿责任。故意以背于善良风俗之方法,加损害于他人者,亦同。违反保护他人之法律者,推定其有过失。”(参见《六法全书.民法》,台湾保成文化事业出版公司1998年出版,第341-342页)本条采德国民法典第823条、826条之立法例,将一般侵权责任,即过错侵权损害赔偿责任区分成了三种类型。与德国民法典不同的是,明定违反保护他人之法律的侵权责任为过失推定责任。
- 10从戴修瓒自撰之“例言”中看出,该书初版于1930年,我手中的版本是台湾三民书局1993年再版的版本。
- 11戴修瓒:《民法债编总论》,三民书局1993年第4版,第180~181页。
- 12该书1954年初版于中国台湾,2000年再版于中国大陆,出版者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13该书初版于1979年9月,我手中的版本是1988年12月的修订8版。
- 14参见孙森焱:《民法债编总论》,作者自办出版发行1988年12修订八版,第154~184页。
- 15前引14,孙森焱书,第143~144页。
- 16参见前引14,孙森焱书,第146~153页。
- 17参见前引[8],王泽鉴书,第12~23页。
- 18参见前引[8],王泽鉴书,第67~312页。
- 19参见佟柔主编:《民法原理》,法律出版社1983年6月第1版,第223~228页。
- 20参见王家福主编:《中国民法学.民法债权》,法律出版社1991年9月第1版,第236~241页,第453~504页。
- 24前引[8],王泽鉴书,第89页。
- 26史尚宽:《债法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第111页。
- 27参见前引14,孙森焱书,第155~179页。
- 28参见前引[8],王泽鉴书,第87~88页。
- 29参见前引[3],王利明书,第348页。
- 30参见前引[2],张新宝书,第77页。
- 31参见前引[1],杨立新书,第156~161页。
- 32参见前引[3],王利明书,第347页。
- 33参见前引[8],王泽鉴书,第16页。
- 34参见王利明、杨立新编著:《侵权行为法》,法律出版社1996年12月第1版,第76页。
- 35参见前引33,王利明、杨立新书,第76~7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