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Abstract):
府际关系即政府之间的关系,它既包括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也包括地方政府相互之间的关系。长期以来,我国府际关系多靠政策调整,随意性大,民主性、科学性、公正性欠缺。如何将府际关系纳入法律调整的范围,使其满足经济、社会发展之需求,符合民主、理性、公正、效率等法之基本精神,值得理论界充分关注。本文探讨了府际关系的内涵和变迁,法律调整的必要性、府际关系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法律调整要遵循的基本精神及立法构想等。
关键词(KeyWords): 府际关系;法律调整;基本精神;立法构想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薛刚凌;
Email: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① 参见高英雄:《浙江能放就放,鄂闽豫三省相继跟上》,载《政策瞭望》2004年第7期。
- ①参见郑崇田:《政经变迁中我国府际关系的发展》(2001),台湾国立暨南国际大学公共行政与政策学系硕士论文,郑崇田:《台湾的府 际关系发展与检讨》(2001)。见www.dppa.ncnu.edu.tw/igr/igr-whatsigr.htm。
- ②参见谢庆奎:《中国政府的府际关系研究》,载《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1期。
- ③参见周鹏、詹耀文:《论分税制条件下我国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的嬗变——以财政关系为例》,载《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1 期。
- ①参见董伟:《沈明明:地级市管县缺乏法律依据》,载《中国青年报》2004年6月7日。
- ②参见谢庆奎:《中国政府的府际关系研究》,载《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1期。
- ③参见李梁:《浙江强县扩权独家披露》,载《南方周末》2003年9月18日。
- ④参见高英雄:《浙江能放就放,鄂闽豫三省相继跟上》,载《政策瞭望》2004年第7期。
- ①参见刘志彪:《以市场为基础实现长三角一体化》,载《东方早报》2003年12月15日。
- ②参见赵全军:《中央与地方政府及地方政府间利益关系分析》,载《行政论坛》2003年第3期。
- ③参见纪昀:《加入WTO与国内地方利益》,载《香港大公报》2003年2月14日。
- ①参见应松年、薛刚凌:《行政组织法研究》,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218页。
- ②参见许崇德主编:《各国地方制度》,中国检察出版社1993年版,第43-52页,第58-60页,第81-87页,第99-105页,等。
- ③参见[英]伊夫·梅尼、文森特·赖特主编:《西欧国家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朱建军、李明、张福江、韩红、徐小文译,春秋出版社1989年 版,第15页。
- ④同③,第69页。
- ①参见谢庆奎:《中国政府的府际关系研究》,载《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1期。
- ①杨小云:《试论协调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路径选择》,载《中国行政管理》2002年第3期。
- ②参见陈抗:《财政联邦制与地方政府行为:是扶助之手还是掠夺之手?》,北京大学中国经济问题研究中心CCER内部讨论稿,见http:// www.gongfa.com。
- ③参见魏帅宁:《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与金融危机》,载《商务周刊》2004年第5期。
- ④此部分资料参见周鹏、詹耀文:《论分税制条件下我国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的嬗变——以财政关系为例》,载《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
- ①参见[美]文森特·奥斯特罗姆、罗伯特·比什、埃莉诺·奥斯特罗姆:《美国地方政府》,井敏、陈幽泓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 188-191页。
- ②参见张玉玲:《改革投资体制核心是纠正政府“越位”——访张曙光》,载《光明日报》2004年8月9日。
- ③参见[英]丹宁勋爵:《最后的篇章》,刘庸安、李燕译,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151页。
- ④参见[美]文森特·奥斯特罗姆、罗伯特·比什、埃莉诺·奥斯特罗姆:《美国地方政府》,井敏、陈幽泓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 197-198页。
- ①参见薛刚凌:《变迁时代的行政法思考》,学苑出版社2002年版,第302页。
- ②参见薛刚凌:《行政诉权研究》,华文出版社1999年版,第90页。
- ①参见[美]约翰·罗尔斯:《作为公平的正义》,姚大志译,上海三联出版社2002年版,第445页。
- ②参见《中部之忧:中国经济凹地》,新华网2004年7月22日。
- ③如美国《宪法》、德国《基本法》、日本《宪法》均有规定。
- ④如日本制定了《地方自治法》、《地方财政法》;美国通常在各州制定地方政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