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Abstract):
中国“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问题是农民利益问题。农民利益需要宪法、经济法、行政法等诸多法律部门共同深护,特别需要经济法律制度提供支撑。本文以利益与利益机制为视角,在探寻经济法与农民权益保护的结合点、寻找经济法保护农民权益理论基础的基础上,提出了经济法视野下保护农民权益的机制体系,归结了经济法保护农民权益的基本原则,构想了一整套保护农民权益的经济法制度体系。
关键词(KeyWords): 利益;利益机制;农民权益;经济法保护;经济法制度体系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李长健;
Email: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①参见唐启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民利益问题初探》,载《农业现代化研究》1998年第2期。
- ②参见李长健主编:《新编经济法通论》,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4年版,第36-41页。
- ③同②,第50-51页。
- ④同②,第51-53页。
- ①参见张文显主编:《法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礼、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20页
- ①曲明哲:《现阶段实现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标准及途径》,载《党政干部学刊》2000年第12期。
- ②利益集团通常定义为:那些有某种共同的目标并试图对公共政策施加影响的个人的有组织的实体。“利益集团”概念本身应与利益 一样,属于中性词。
- ③刘津:《我国农民利益保护问题》,载《边疆经济与文化》2004年第12期。
- ④ 目前,我国多数权力机关中农民代表与城市市民代表的选举比例按人口4:1的比例产生,农民代表的人数很少,且这些代表中往往 是不以农民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农村干部、农业专家和教授,其社会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看问题的角度与农民有差异,很难直 接代表农民利益,维护农民权益。
- ①《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18页。
- ①汪亭友:《曲折与辉煌——50年来我国农民利益状况的历史考察》,载《松辽学刊》2002年第1期。
- ①毛泽东:《农业合作化的一切辩论和当前的阶级斗争》(1955年10月11日)。
- ①温家宝:《十届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2005年3月5日。
- ②这里的“规范标准”,又称规范性标准,是指经济法保护农民权益的基本原则应有宪法和法律的依据,应具有法律规范的特性,产生相 应的法律效力,作为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的指导思想或准则。“高度标准”,又称高度性标准,是指经济法保护农民利益 的基本原则既要体现经济法宗旨,又要能统帅经济法保护农民权益时的具体规则,是衡量其他规则的价值或效力的规则。“普遍标 准”,又称普遍性标准,是指经济法在保护农民利益时的原则贯穿于相关经济法律制度的全部领域,贯穿相关经济法律制度始终,指 导、保护和促进经济法在保护农民权益时的实践,是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监督等各环节中得到普遍遵守的指导思想或准则。 “特色标准”又称独特性标准,是指经济法保护农民利益的基本原则应是经济法特有的、体现经济法特色、表征经济法在保护农民权 益时、调整其特殊经济关系的指导思想或准则。参见李长健主编:《新编经济法通论》,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4年版,第64-68 页。
- ① 李昌麒:《弱势群体保护法律问题研究——基于经济法与社会法的考察视角》,载《中国法学》2004年第2期。
- ②参见张玉堂:《利益论——关于利益冲突与协调问题的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20页。
- ③ [英]威廉·葛德文:《政治正义论》,何幕李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14页。
- ④同①。
- ①有学者将经济法独立于社会法之外,笔者认为此观点不妥,经济法应属于区别公法和私法的第三法域的法,即社会法。
- ②有学者认为法律调整利益的基本途径有自行性调节(在社会利益关系中,通过此主体权利(义务)对彼主体权利(义务)的自行制约, 即通过“权利←→权利”的关系来达到法律调整利益的目的。)强制性干预(通过国家权利如行政管理、刑事制裁等强制性手段对利益 关系进行调整,既通过“权力→权利”的关系进行,传统公法调整利益原理是最典型的表现)和政策性平衡。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是正 确的。参见张文显:《法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21-222页。
- ③[美]塞缪尔·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李盛平、杨玉生译,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第12-13页。
- ④根据台湾学者汤京平:“越接近政治体系的基层,治理的事项就越具体,越与日常生活的细节息息相关,因此也越有物质的倾向”之观 点,结合国内一些学者的看法,作者认为乡镇级政府作为中国政权组织的最基层,具有追求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和政治利益最大化 的“政治经济人”的特征。其作为县级以上政府政治意图的具体执行者,是调节农村政治经济活动的中枢。肩负着重要的责任,我们 既要加强其主体地位,又要防止主体职能异化。
- ①王禹:《村民选举法律问题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81-82页。
- ①参见李长健:《农业产业化主体及合同法律关系探析》,载《中国改革报》2004年1月5日。
- ③参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2004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