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Abstract):
财产权、人身权的两分法以及物权、债权的二元结构,是传统财产权制度体系构建的基本范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新的财产权类型不断涌现,旧的财产权制度渐次嬗变。以财产概念的创新与整合作为财产权制度一体化的基础,现代财产权体系应包括:以所有权为核心的有体财产权;以知识产权为主体的无体财产权;以债权、继承权等为内容的其他财产权。我国未来民法典宜专编规定财产权总则,以整合财产权体系,并对各类财产权制度做出一般规定。
关键词(KeyWords): 财产权类型;财产权体系;财产权总则;民法典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吴汉东
Email: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① 江平主编:《民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82页。
- ② 参见谢栻:《论民事权利体系》,载《法学研究》1996年第2期。
- ③ 参见胡长清:《中国民法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40页。
- ① 参见尹田:《法国物权法》,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12-13页。
- ② [德]卡尔·拉伦茨:《德国民法通论》,王晓华等译,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410页。
- ③ 参见日本《民事法学辞典》,岩井万龟:《财产权》条,转引自谢怀栻:《论民事权利体系》,载《法学研究》1996年第2期。
- ④ 广义的物,包括有体物与无体物,后者指某些具有财产内容的权利;狭义的物,以有体物为限。罗马法及法国法采广义说,德国法采狭义说。
- ⑤ 有学者将以无形资格为标的的权利如渔业权、矿业权和以权利总和之遗产为标的的权利即继承权,都归类于准物权。
- ⑥ 同② ,第377-378、 404页。
- ⑦ 参见吴汉东:《财产的非物质化革命与革命的非物质财产法》,载《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第4期。
- ⑧ 同② ,第379页。
- ⑨ 谢怀栻:《论民事权利体系》,载《法学研究》1996年第2期。
- ⑩ 参见梁慧星:《民法总论》,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第80页;钱明星:《物权法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26页。
- ① 葛云松:《股权、公司财产权性质问题研究》,载梁慧星主编:《民商法论丛》第11卷,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 ② 参见漆多俊:《论股权》,载《现代法学》1993年第4期;康德琯:《股权性质论辩》,载《政法论坛》1994年第1期。
- ③ 程晓峰:《关于股权性质的法律思考》,载《山东法学》1998年第6期。
- ④ 周小明:《信托制度比较研究》,法律出版社1995年版,第30页。
- ① 参见何孝元:《信托法之研究》,载台湾《中兴研究》1987年第1期;赵许明等:《信托财产权属本质探究》,载《华侨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
- ② 吕忠梅:《关于物权法的“绿色”思考》,载《中国法学》2000年第1期。
- ③ 参见谢在全:《民法物权论》(上),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46页。
- ④ 江平主编:《民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680页。
- ① 梅夏英:《财产权构造的基础分析》,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年版,第81页。
- ② 参见谢怀栻:《票据法概论》,法律出版社1990年版,第6页。
- ③ 赵威:《票据权利研究》,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53页。
- ④ 王小能:《论票据权利义务》,载《中外法学》1999年第6期。
- ⑤ 工业产权的立法动向,始于纠正工业品外观设计享有专利法和著作权法重叠保护的弊端。以后,一些国家为了填补某些工业设计产品无法保护的空白和弥补单一保护制度的不足,遂创制了工业版权制度。参见郑成思:《版权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 ① 参见杨立新:《人身权法论》,中国检察出版社1996年版,第638页。
- ② 参见曾世雄:《民法总则之现在与未来》,台湾三民书局1993年版,第137页。
- ③ 戴维·M·沃克主编:《牛津法律大辞典》,邓正来等译,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年版,第381页;Black’s Law Dictionary(15 Edition),West Publishing Co.,1979,p.331.
- ④ 相关理论参见王利明主编:《民法·侵权行为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99页;张俊浩主编:《民法学原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158页;杨立新:《人身权法论》,中国检察出版社1996年版,第638页。
- ⑤ 参见杜颖:《论商品化权》,载梁慧星主编:《民商法论丛》第13卷,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董炳和:《论形象权》,载《法律科学》1998年第4期。
- ⑥ 参见蔡吉祥:《无形资产》,海天出版社1996年版,第15页。
- ① 参见[美]肯尼斯·万德威尔德:《19世纪的新财产:现代财产权概念的发展》,载《社会经济体制比较研究》1995年第1期。
- ② 同① 。
- ③ 徐瑄:《知识产权与财产法一体化构建》,载《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6期。
- ④ 有学者将该类权利概称为“商事人格权”、“经济人格权”或“作为财产权的人格权”,这些说法依然是从人格属性的立场出发来描述此类财产权的。在国外学者的著述中,该类权利多视为独立的财产权或无体财产权。参见[英]劳森·拉登:《财产法》,施天涛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版;[日]小岛庸和:《无形财产权》,日本创成社1998年版;Black’s Law Dictionary(15 Edition),West Publishing Co.,1979.
- ⑤ 参见王利明等:《人格权法》,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12页;龙卫球:《民法总论》,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第124页。
- ⑥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编:《知识产权纵横谈》,世界知识出版社1992年版,第4页。
- ⑦ 孔祥俊:《WTO知识产权协定及其国内适用》,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72页。
- ① [美]肯尼斯·万德威尔德:《19世纪的新财产:现代财产权概念的发展》,载《社会经济体制比较研究》1995年第1期。
- ② 参见尹田:《法国物权法》,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19页。
- ③ [美]罗纳德·波斯顿:《美国财产法的当前发展趋势》,载《外国法译评》1994年第3期。
- ④ 参见笔者的相关著述:《无形财产权的若干理论问题》,载《法学研究》1997年第4期;《无形财产权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财产的非物质化革命与革命的非物质财产法》,载《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第4期。
- ⑤ 参见袁秀挺:《正本清源--评之“基本理论编”》,载《私法》第2辑第1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知识产权在财产权体系中的定位》,载《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2期。
- ⑥ 参见[德]迪特尔·梅迪库斯:《德国民法总论》,邵建东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68页。
- ⑦ 参见孙宪忠:《德国当代物权法》,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3页。
- ① [英]戴维·M·沃克主编:《牛津法律大辞典》,邓正来等译,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年版,第729页。
- ② 参见法国《拉鲁斯大百科全书》第3卷,载《国外法学译丛·民法》,知识出版社1981年版,第168页。
- ① 徐涤宇:《历史地、体系地认识物权法》,载《法学》2002年第4期。
- ② 参见[德]卡尔·拉伦茨:《德国民法通论》,王晓晔等译,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410-411页。
- ① 有关债法总则的争鸣可参见马俊驹:《对我国民法典制定中几个焦点问题的粗浅看法》,载中国民商法律网http://www.civillaw.com.cn。
- ② 吴汉东:《知识产权立法体例与民法典编纂》,载《中国法学》2003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