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Abstract):
本文主要探讨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核心--礼的产生与秩序化,儒家因为对礼的追问而得出仁学思想。作者通过对儒家思想的追本溯源,认为礼的起源与礼所象征的秩序等级的确立和深化是儒家思想确立与完善的基石。作者通过对儒家的秩序和平理论;儒家思想中的礼与法;孔子"道德金律"的伦理学意义等几部分的论述,来考察儒家思想与礼制的渊源关系。
关键词(KeyWords): 儒家思想;礼制;礼法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邵方
Email: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① [英]弗雷泽:《金枝》,徐育新等译,大众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第18-20页。
- ② [法]斯特劳斯:《野性的思维》,李幼蒸译,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第16页。
- ③ 张光直:《中国青铜时代》,三联书店1999年版,第293页。
- ④ 王国维:《观堂集林·卷六·释礼》。参见曾宪义、马小红:《中国传统法的结构与基本概念辩正》,载《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第5期。
- ⑤ 参见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第一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00-101页。甲骨文中,"卜人"常称为"作册"、"史",他们占卜之 前要把问题刻在甲骨上,占卜之后常常要把结果刻在甲骨上,常常既是巫又是史,巫史只不过分工稍有不同。
- ①《史记·周本纪》及《礼记·明堂位》。
- ②《礼记·丧服小记》
- ③章太炎:《原儒》,参见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第一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71-172页。
- ④阎步克:《乐师与'儒'之文化起源》,载《北京大学学报》,1995年5期。
- ⑤马工堆汉墓帛书《易传》中《要》篇。
- ⑥《论语·子路第十-》。
- ⑦《论语·颜渊》。
- ① 《论语·八佾》。
- ② 《论语·季氏》《论语·尧曰》。
- ③ 《荀子·礼论》。
- ④ 参见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第一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76-186页。
- ⑤ 《国语》,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版,第358页。
- ⑥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册,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94页。
- ⑦ 《论语·学而》。
- ①《韩非子·显学》。
- ②胡适《胡适学术文集(中国哲学史)》中华书局1991年版。
- ③《史记》卷七十六《仲尼弟子列传》。
- ④《史记》卷四十七《孔子世家》。
- ⑤《史记》卷七十四《孟子苟卿列传》称孟子"受业于子思之门人。"
- ⑥蔡德贵:《儒家的秩序的和平论》,载《孔子研究》,2003年第4期。
- ⑦《论语·述而》。
- ⑦《论语·子罕》。
- ⑧《论语·季氏》。
- ⑨《论语·为政》。
- ⑩[德]马克斯·韦伯:《儒教与道教》,洪天富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26、137页。
- ①《孟子、梁惠王上》。
- ②陈寅恪:《悼王国维先生挽词并序》,参见蔡德贵《儒家的秩序的和平论》,载《孔子研究》,2003年第4期。
- ③《孟子·离娄上》。
- ④《论语·雍也》。
- ⑤《中庸》。
- ⑥《论语·尧曰》。
- ⑦《尚书·盘庚》。
- ⑧《尚书·酒诰》。
- ⑨《尚书·吕刑》。
- ⑩曾宪义、马小红:《中国传统法的结构与基本概念辩正》,载《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第5期。
- ①《朱子语类·八七》。
- ②《论语·为政》。
- ③《论语·子路》。
- ④《荀子·劝学》。
- ① 俞荣根:《儒家法思想通论》,广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401-402页。
- ② 崔永东、龙文懋:《评中国思想家对道德与法律之关系的探索》,载《孔子研究》,2003年第1期。
- ③《荀子·儒效》。
- ④方孝孺:《逊志斋集、深虑论》。
- ⑤何红斌、王田葵:《论孔子的"道德金律"之逆定律不可推》,载《孔子研究》,2003年第4期。
- ⑥《论语·里仁》。
- ⑦《论语集注》卷二。
- ⑧《论语·雍也》。
- ①杜维明:《儒家与自由主义》,三联书店2001年版,第110页。
- ②庞朴:《话说"五至三无"》,载《文史哲》,2004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