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Abstract):
当个体处于弱势境遇时 ,社会地位的变化使他们在政治地位、基本权利、生活质量、竞争机会等方面处于不平等的劣势 ,引发各种不平衡心态 ,并在道德观、行为模式、利益目标等方面与社会主流文化产生冲突 ,进而影响各种越轨和犯罪行为的发生。弱势群体中的犯罪问题突出 ,是社会转型阶段各种矛盾的集中反映 ,应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关键词(KeyWords): 弱势群体;弱势境遇;冲突;犯罪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马皑
Email: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所谓“社会修复”,即包括建立社会保障,实行社会救济,也包括调节收入分配,还包括在户籍制度上进行改革,使农民有更加平等的发展机会,以及对社会弱势群体声音的尊重等多个方面。引自赵晓《政府交接备忘录》,载于《南风窗》2003年第3期下,第19页。
- 公安部门的报告说,目前中国正处于第五次犯罪高峰期,这与目前大量的年轻失业者不无关系。而从破获的黑社会团伙成员来看,大都是无业年轻人。参见《新闻周刊》2001年第40/41期,第39页。
- 参见《北京青年报》2003年4月15日,A4版。
- 参见《新闻周刊》2003年第12期,第14页。
- ②卢周来:《穷人与富人的经济学》,海南出版社2002年版,第29页。
- ①美国社会学观点中将违反某个群体或社会的重要规范的行为称为社会越轨。认为:(1)越轨行为未必就是坏的和不可接受的行为;(2)越轨行为并非总是自愿的;(3)越轨行为未必是犯罪行为;(4)越轨行为虽不被赞同,却是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5)越轨行为可以是个人所为,也可以是群体或组织所为。引自[美]戴维·波普诺:《社会学》第10版,李强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 载《战略与管理》2002年第五期,第116页。
- 参见黄子钧:《新时期加强流动人口治安管理的理性思考》,载《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第6期,第13页。
- 引自《习惯犯罪》,载于《新闻周刊》2001年第5期,第21页。
- 载《战略与管理》2002年第5期,第112页。
- ①参见马皑:《法轮功练习者受精神控制的心理分析》,载《政法论坛》2000年第3期
-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赵树凯研究员指出:民工犯罪有个人品质问题,但必须注意到犯罪现象背后的非个人因素,尤其是农民合法权益被严重侵犯,如:用人单位或老板收取或变相收取押金,扣押身份证或暂住证;拒绝签订劳动合同;超负荷加班加点却不按法定标准支付加班费;无故或借故拖欠和克扣工资;缺少必要的劳动保护设施与用品,工作和居住条件恶劣不安全;随意斥骂、侮辱或殴打职工,等等。参见《农民流动与中国的现代化》,载《南方周末》2002年2月28日,第3版。载《三联生活周刊》2003年第23期,第18页。
- 转引自《2003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蓝皮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1月版,第224页。
- 阎志民主编:《中国现阶段阶级阶层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年4月。
- 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我国艾滋病传播呈快速增长的趋势,2001年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较2000年增长了58%。2002年比2001年增长了19.5%,2002年止,全世界已有300万人死于艾滋病。”引自www.chinaids.org.cn2003年2月24日
- 有学者认为,经济发展以后,要主动调整社会政策,没有合理的社会政策,就不会有合理的社会结构,经济成果就是不稳固的。像巴西、阿根廷人均GDP都达到过七、八千美元,但是一个经济危机就降下去了,因为只发展了城市,农村没有跟上。伊朗上世纪70年代人均GDP就已经达到一万美元,但是社会结构没有调整,社会一动荡经济就垮下来了。引自老羊《强国兴政》,载《新周刊》2002年第24期,第22页。此外,《战略与管理》杂志2002年第3期,康晓光《未来3—5年中国大陆政治稳定性分析》和2002年第4期何家栋、王思睿《社会阶层分析与政治稳定研究》,均在该问题方面有可供参考的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