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Abstract):
法律现代化论题 ,不仅是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机制转型时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也是法学界的一个热门话题。由于中国的法律现代化不是传统法律历史正常演进的结果 ,而是肇始于鸦片战争之后 ,社会和政治危机不断加深 ,处于一个“原有文化根基失落”、“迫切需要意识形态”的时代 ,因而 ,我国近代以来 ,如洋务运动、改良运动、清末新政阶段 ,辛亥革命、五四运动阶段及新中国成立至今三大阶段 ,关于我国法律现代化的研究与论争、更替与改造 ,无论有意或无意 ,大都具有较浓的意识形态色彩 ,或曰大都是通过“意识形态的过程” ,输出其关于中国法律现代化的意识形态来完成的。意识形态观念对中国法律现代化的进程虽有着重大的推动作用 ,但刻意强调、突出其作用 ,又势必给我国的法律现代化事业带来难以挽回的损失
关键词(KeyWords): 法律;法律现代化;意识形态化;意识形态化色彩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陶广峰
Email: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C .Geertz《TheInterpretationofCulture》,参见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论》,安徽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第61页。
- [美]吉尔伯特·罗兹曼主编:《中国的现代化》,江苏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4页
- ⑦同②。
- 同④。
- 同④。
- 杨生平:《关于意识形态概念的理解问题》,载《哲学研究》1997年,第9期。
- 该体系包括:世界观、思维方法、价值观念、理想信念和社会选择意向等。
- 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论》,安徽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第61页。
-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 《洋务运动资料》第一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120-121页。
- 《校庐抗议》。
- 《复许竹书》。
- 《洋务运动资料》第二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30页。
- 《复钦差出使德俄和奥大臣洪文卿》,《李文忠公尺牍》,第13册。
- 《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卷25,第9、10页。
- 《道光夷务》第2册,第50页。
- 刘再复、林岗:《传统与中国人》,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第329页。
- 弗·恩格斯语,原文为:“意识形态是由所谓的思想家通过意识,但是通过虚假意识完成的过程。推动他的真正动力始终是他所不知道的,否则就不是意识形态的过程了。因此,他想象出虚假的表面的动力”参见《哲学研究》1996年第9期,第33页
- 严复:《救亡决论》,《戊戍变法》第三册。《论语注》卷二。
- 同⑤。
- “上清帝第六书”,《戊戍变法》第二册。
- 《盛世危言新编·凡例》。
- 《筹洋刍议·变法》。
- 《园文录外编》。
- 《洋务运动资料》第一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120-120页。
- 宣统元年正月二十七日谕。
- 见《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
- 《修订法律大臣沈家本等奏进呈刑律分则草案折》。
- 《劝学篇外篇·变法第七》。
- 《劝学篇外篇·会通第十三》。
- 同②。
- 同②。
- 《仁学》。
- 《新政真诠》五编,第12页。
- 陈序经:《全盘西化的辩护》,载《独立评论》第160号。
- 《孙中山选集》上。
- 宣统三年第11期第17页。
- 江庸:《五十年来中国之法制》
- 刘升平:《1988年法学基础理论学科发展概览》,载《中外法学》1989年,第5期。
- 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论》,安徽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第61页。
- 陈独秀:《袁世凯复活》,载《新青年》第2卷第4号。
- 《青年》第1卷,第4号。
- 《试评所谓“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见《中国现代思想史资料简编》第三卷,浙江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 同②。
- 同②。
- 《中国本位文化建设座谈会》,载《文化建设》第1卷,第5期。
- 胡适:《编辑后记》,载《独立评论》,第142号。
- 童之伟语,参见《法学·法制现代笔谈》1997年,第1期。
- 严存生语,参见《法学·法制现代笔谈》1997年,第1期。
- 陶广峰:《法理学》,兰州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86-89页。
- 谢晖:《法治保守主义思想评析》,载《法学研究》1997年,第6期。
- 孙笑侠:《法的现象与观念》,群众出版社1995年版,第26-33页。
- 公丕祥:《国际化与本土化:法制现代化的时代挑战》,载《法学研究》1997年第1期。
- 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7页如南京师范大学建有法制现代化研究中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