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Abstract):
刑法解释方法之间存在一定的位阶关系。刑法解释方法的位阶应当在三个层面展开:刑法解释应以维护刑法安定性优先,兼顾促进刑法正义性为价值目标,这是刑法解释方法位阶的价值维度;刑法解释应遵循文义解释→体系解释→历史解释→目的解释→合宪性解释的运用顺序,这是刑法解释方法位阶的序列维度;在可能文义之界限点上,文义因素绝对优先,在可能文义的界限内,目的解释居解释之冠,合宪性解释是对其他解释方法结论的最后检验,这是刑法解释方法位阶的效力维度。解释刑法时应运用与遵循这种位阶关系。
关键词(KeyWords): 文义解释;目的解释;解释位阶;安定性;正义性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南湖杰出青年法学者项目”资助
作者(Author): 苏彩霞;
Email: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Joachim Rahlf,Die Rangfolge der klass juristische Interpretationsmittel in der strafrechtswissenschaftlichen Auslegungslehre,in:Eike Von Sav-igny u.a.,Juristische Dogmatik und Wissenschaftstheorie,Verlag C.H.Beck,Muechen,1976,S.22-23.
- [2]参见前引[1],S.17-21.
- [3][德]耶赛克、托马斯.魏根特:《德国刑法教科书(总论)》,徐久生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第190页。
- [4]转引自[德]卡尔.恩吉施:《法律思维导论》,郑永流译,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95页。
- [5]前引[4],第95页。
- [6]前引[4],第99-100页。
- [7]参见前引[1],S.17-21.
- [8]参见李希慧:《刑法解释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132-133页。
- [9]参见陈兴良主编:《刑法方法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87-205页。
- 10转引自[德]阿图尔.考夫曼、温弗里德.哈斯默尔主编:《当代法哲学和法律理论导论》,郑永流译,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166页。
- 11前引10,第167页。
- 12参见苏彩霞:《实质的刑法解释立场之确立与展开》,载《法学研究》2007年第2期。
- 13[德]考夫曼:《法律哲学》,刘幸义等译,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274页。
- 14前引13,第186页。
- 15杨仁寿:《法学方法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97页。
- 16参见梁根林:《罪刑法定视域中的刑法适用解释》,载《中国法学》2004年第3期。
- 17Karl Engisch,Methoden der Strafrechtswissenschaft,in Josef Esser(Hrg.),Methoden der rechtswissenschaft Teil I,R.Oldernbourg verlag,Muechen,1972,S54.
- 18[法]亨利.莱维.布律尔:《法律社会学》,许钧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70页。
- 19[德]魏德士:《法理学》,丁晓春、吴越译,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334页。
- 20Claus Roxin,Strafrecht,Allgemeiner Teil I,C.H.Beck’sche Verlagsbuchhandlung,Muechen,1997,Auf.3,S.107.
- 21前引15,第128页。
- 22黄茂荣:《法学方法与现代民法》(第五版),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340页。
- 23Ulfrid Neumann,Der“moegliche Wortsinn”als Auslegungsgrenze in der Rechtsprechung der Strafsenate des BGH,in Eike Von Savigny u.a.,Juristische Dogmatik und Wissenschaftstheorie,Verlag C.H.Beck,Muechen,1976,S.41.
- 24参见前引20,S.105-106.
- 25参见前引[9],第192-193页。
- 26前引[3],第193页。
- 27转引自张明楷:《刑法的基本立场》,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第129页。
- 28[德]弗朗茨.维亚克尔:《近代私法史——以德意志的发展为观察重点》,陈爱娥、黄建辉译,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版,第534页。
- 29前引15,第128页。
- 30参见张明楷:《刑法分则的解释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4-35页。
- 31前引12。
- 32陈兴良、周光权:《刑法学的现代展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69页。
- 33前引32,第37页。
- 34前引[3],第180页。
- 35前引[3],第190页。
- 36转引自黎宏:《日本刑法精义》,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年版,第51-52页。
- 37参见《省内最大偷渡案二审开庭》,载《楚天都市报》2008年4月4日A06版
- 38陈兴良:《刑法教义方法论》,载《法学研究》2005年第2期。
- 39参见《辞海》1999年版缩印本,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版,第309页。
- 40前引32,第18页。
- 41参见苏彩霞:《刑法价值判断的实体性论证规则》,载《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