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Abstract):
由于我国现代法学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未获得发展,使我国学术界从不曾在法学上对五四时期反传统的问题进行过评价,而陈独秀、李大钊、吴虞这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不但熟悉我国传统思想,而且又都在日本系统地受过当代法学教育。为了巩固和完善立宪共和制度,他们运用西方资产阶级法学理论对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封建正统法律思想进行了彻底的批判,宣布其主要罪状是:一、维护君主专制制度,宣扬绝对君权,摧毁个人独立人格,妨碍民权观念的产生,助长复辟帝制活动,不利于立宪共和国体的巩固;二、维护宗法家族制度,强化家长权力,窒息个人权利意识,不利于政治民主化,戕害个人独立的经济能力,有害于经济的发展;三、维护封建等级制度,强化官僚等级特权,妨碍平等观念的产生,不利于法律平等原则的实行;四、维护专制主义的立法司法制度,既可以因“势”,即权力的大小而“屈法”,又可以因“情”,即亲疏关系而“淆刑”,有法不依,执法不严,难于实现法治。
关键词(KeyWords):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栗劲;
Email: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① ② ③ ④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1916年2月15日《新青年》1卷6号.
- ⑤ ⑥ 陈独秀:《旧思想与国体问题》,1917年5月1日《新青年》3卷3号.
- ① ② 陈独秀:《旧思想与国体问题》,1917年5月1日《新青年》3卷3号.
- ③ 北洋军阀时期北京《政府公报》1914年11月5日.
- ④ 陈独秀:《答吴又陵》,1917年1月1日《新青年》2卷5号.
- ① 陈独秀:《复辟与尊孔》,1917年8月1日《新青年》3卷6号.
- ② 陈独秀:《宪法与孔教》,1916年11月1日《新青年》2卷3号。
- ① 易白沙:《孔子评议》,1916年2月15日《新青年》1卷6号.
- ② 吴虞:《读〈荀子〉书后》,1917年5月1日《新青年》3卷1号.
- ③ 李大钊:《自然的伦理观与孔子》,1919年2月4日《甲寅》日刊.
- ④ ⑤ 陈独秀:《吾人之最后觉悟》,1916年2月15日《新青年》1卷6号。
- ⑥ 陈独秀:《敬告青年》,1916年9月15日《新青年》1卷1号。
- ⑦ 陈独秀:《一九一六年》,1916年1月15日《新青年》1卷5号.
- ① ② 李大钊:《孔子与宪法》,1917年1月30日《甲寅》日刊。
- ③ 吴虞:《康有为“君臣之伦不可废”驳议》,《吴虞集》第146页.
- ④ ⑥ ⑦ 陈独秀:《复辟与尊孔》,1917年8月1日《新青年》3卷6号.
- ⑤ 陈独秀:《袁世凯复活》,191 6年12月1日《新青年》2卷4号.
- ① 毛泽东:《组织起来》,1943年11月29日,《毛泽东选集》1964年四卷合订本,第885页。
- ② ③ 吴虞:《家族制度为专制主义之根据论》,1917年2月1日《新青年》2卷6号。
- ④ ⑤ 陈独秀:《东西民族根本思想之差异》,1915年12月15日《新青年》1卷4号。
- ⑥ 吴虞:《读〈荀子〉书后》,1917年5月1日《新青年》3卷1号.
- ⑦ 吴虞:《说孝》,1921年1月4日《星期日》,《吴虞集》第173页.
- ① ② 陈独秀:《东西民族根本思想之差异》,1915年12月15日《新青年》1卷4号.
- ③ 陈独秀:《再质问〈东方杂志〉记者》,1919年2月15日《新青年》6卷2号.
- ④ 陈独秀《今日教育之方针》,1915年10月15日《新青年》1卷2号。
- ⑤ 陈独秀:《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1916年12月1日《新青年》2卷4号.
- ① ③ 吴曾兰:《女权平议复唐氏》,1917年1月《戊午周报》第9-12号《吴虞集》编者按:“此文吴虞代曾马的。”引者按:曾兰,吴虞夫人.
- ② 吴虞:《家庭苦趣》,1910年11月《蜀报》8期,《吴虞集》第20页.
- ④ 陈独秀《答常乃德》,1917年3月11日《新青年》3卷1号。
- ⑤ 陈独秀:《今日教育之方针》,1915年10月15日《新青年》1卷2号.
- ① ② 陈独秀:《宪法与孔教》,1916年11月1日《新青年》2卷3号.
- ③ 李大钊:《现代女权运动》,1922年1月18日《民国日报》副刊.
- ④ 吴曾兰:《女权平议》,1917年6月1日《新青年》3卷4号,《吴虞集》编者按”此文是吴虞代曾兰写的.”
- ⑤ 陈独秀:《法兰西人与近世文明》,1915年9月15日《新青年》1卷1号.
- ⑥ 吴虞:《儒家主张阶级制度之害》,1917年6月1日《新青年》3卷4号.
- ① 吴虞:《儒家主张阶级制度之害》,1917年6月1日《新青年》3卷4号.
- ② 吴虞:《家族制度为专制主义之根据论》.
- ③ ⑤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1916年2月15日《新青年》1卷6号.
- ④ 陈独秀:《东西民族根本思想之差异》,1915年12月15日《新青年》1卷4号.
- ⑥ 李大钊:《暴力与政治》,1917年10月15日《太平洋》1卷7号.
- ① 陈独秀:《实行民治的基础》,1919年12月1日《新青年》7卷1号.
- ② 《管子·任法》.
- ③ 陈独秀:《驳康有为〈共和平议〉》,1918年3月15日《新青年》4卷3号.
- ④ 陈独秀:《宪法与孔教》,1916年11月1日《新青年》2卷3号。
- ⑤ 易白沙:《孔子评议》,1916年2月15日《新青年》1卷6号。
- ⑥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1916年2月15日《新青年》1卷6号。
- ① 李大钊:《民彝与政治》,《民彝》创刊号1916年5月15日。
- ② 《韩非子·大体》.
- ③ 《史记·太史公自序》.
- ④ 《管子·任法》。
- ⑤ ⑥ ⑦ 吴虞:《情势法》1916年5月成都美信印书局《吴虞文续录》,《吴虞集》第112-114页.
- ① ④ 吴虞:《情势法》年月.1916年5月成都美信印书局《吴虞文记录》,《吴虞集》第112-114页.
- ② ③ 李大钊:《罪恶与祈悔》,1917年4月21日《甲寅》日刊.
- ⑤ 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见《邓小平文选》第29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