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Abstract):
当前,对我国司法公信现状的判断主要是通过满意度调查的方式获得的,但这种方式具有片面性。本文通过对案件质效、法官自我的评价、当事人的反映和社会公众的认知等多角度的考察,揭示出我国的司法公信呈现出"四个交织"的复杂图景:案件质效不断趋好与司法公信不断趋弱的现象交织,当事人维权意识增强与权利滥用现象交织,社会公众对司法的客观评价与主观臆断交织,司法公信不足与司法自信不强交织。
关键词(KeyWords): 司法公信;司法自信;实证研究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课题组;张忠厚;卓泽渊;
Email: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毕玉谦主编:《司法公信力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年版,第406页。
- 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课题组:《人民法院司法公信力调查报告》,载《法律适用》2007年第4期。
- 参见刘作翔:《对“司法公信力问题”的三点思考》,载《人民法院报》2012年8月31日,第5版。
- 数据来源于法[2012]109号《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全国法院2011年案件质量评估情况的通报〉的通知》和《2012年全国法院案件质量评估分析报告》。有关案件质量评估的情况与方法,详见张军主编:《人民法院案件质量评估体系理解与适用》第一章、第二章,人民法院出版社2011年版。
- 数据分别来源于法[2010]213号《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2009年全国法院案件质量情况统计分析的通知》、法[2011]132号《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2010年全国法院案件质量评估分析报告的通知》、法[2012]109号《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全国法院2011年案件质量评估情况的通报》和《2012年全国法院案件质量评估分析报告》四个文件。由于此项针对30余个指标所作的综合评估分析工作最高法院是近年来才开始的,因此,相关数据采集的时间范围只限于2009、2010、2011、2012四个年度,有的数据由于年度分析报告体例的影响而未能采集到,标记为“—”(下同)。
- 数据源自于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编辑印发的各年度案件审理情况分析(除特别说明外,以下有关全国法院的统计数据均源于此)。
- 参见2001年至2013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 参见蒋超:《三十年来中国法官违法犯罪问题:一个统计分析》,载《宁夏社会科学》2010年第4期。该文的统计年间为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2010年,本文统计年间为2000年至2012年,因此数据上略有差异,在其研究的基础上增加了两名被查处的高级别法官,一是宁夏高院副院长马彦生,2012年因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3年;二是湖南衡阳中院院长罗安荣,2010年因受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
- 数据来源于2009—2012年的《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 这里的上诉率是指不服一审裁判上诉的案件占一审可上诉案件的比例。
- 参见《关于全国法院2011年案件质量评估情况的通报》(法[2012]109号文)。
- 实际执行率的计算公式为:(强制执行+自动履行+和解)件数/执行结案数;执行标的到位率的计算公式为:(强制执行+自动履行+和解)执结标的金额/执行案件申请标的金额。
- 《基层法院三年流失8700多人最高法建议完善法官职业保障制度》,载《光明日报》2011年10月26日。
- 《虚假诉讼者或面临刑事责任十个罪名扼“黑手”》,资料来源于http://news.sohu.com/20101022/n276250343_1.shtml,访问日期2012年12月11日。
- 计算公式为:一审服判息诉率=(1-上诉案件收案数/一审结案数)×100%。
- 俞灵雨:《在全国法院执行信息管理现场会上的讲话》,载《强制执行指导与参考》2004年第3辑,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6页。
- 葛行军:《杂议解决执行难问题》,载《强制执行指导与参考》2004年第1辑,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100页。
- 关于规避执行的类型化研究,参见许佩华、李昙静:《规避执行行为及对策研究》,载《法律适用》2012年第3期。
- 徐昕、田璐:《法院执行中的暴力抗法:1983—2009》,载《法治论坛》第22辑,第92页。
- 一个较为深入、系统的类型化分析及实证性研究,可参见前引瑏瑩,徐昕、田璐文,第92页。
- 马林:《从关键词看五年来网友关注两会热点的流变》,载人民网,http://yuqing.people.com.cn/GB/17276688.html,访问日期2013年8月13日。
- 资料来源于该省综治委近几年向省高级法院反馈的情况。
- http://news.eastday.com/c/20100629/u1a5298253.html,访问日期2013年1月17日。
- http://gz.ifeng.com/shangyezixun/detail_2011_12/07/119448_0.shtml,访问日期2013年1月17日。
- http://life.jschina.com.cn/system/2012/04/24/013208581.shtml,访问日期2013年1月17日。
- http://www.gov.cn/gzdt/2009-12/23/content_1494591.htm,访问日期2013年1月17日。
- 《培根论说文集》,水天同译,商务印书馆1983年第二版,第193页。
- 该活动由中国法学会案例研究专业委员会、《南方周末》等发起,社会参与度和公众认可度较高。这里的“影响性诉讼”(Impact Litigation),是指具有制度意义、较大社会影响的诉讼,即可能引起立法和司法变革,引起公共政策的改变,检验法治原则,影响公众法治观念,促进公民权利保障的典型个案(但不是所有的个案都进入了司法审判程序)。
- 具体讨论意见可参见《法学》2009年第9期组织的几篇笔谈文章。
- http://bbs.tianya.cn/post-free-1567105-1.shtml,访问日期2012年12月16日。
- 即使从比较的视角来看,这一判断也有复杂问题简单化的倾向。公开披露的一则资讯显示:美国“皮尤民众与新闻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 for the People and Press)2010年7月1日至5日对1007名成年人进行了调查,美国最高法院整体满意度虽然变化不大,仍维持58%。本次受访的共和党选民,仅有52%满意最高法院;相对于共和党选民的不满,民主党选民却越来越满意最高法院的表现。该次调查有65%的人支持最高法院,高于当年2月的57%以及2009年4月的63%。(资料来源:http://news.ifeng.com/world/detail_2010_07/11/1752249_0.shtml)据此,能不能就说我国当下的人民法院司法公信要远远高于美国最高法院的司法公信?我们认为显然不能做简单而草率的判断。
- 有关法治代价的论述,可参见陈骏业:《实行法治的代价》,载《法学》1999年第2期。
- 高波:《欲取公信,必先自信》,载《人民法院报》2013年2月23日第2版。
- 吴兢:《追求看得见的公证》,载《人民日报》2009年8月19日第1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