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Abstract):
试点对于推动我国司法改革具有独特的功能。近年来司法改革试点进入"活跃期",呈现出从自发分散试点到整体规划授权试点的变化。试点与社会科学实验都建立在实证经验的基础之上,共享"改变带来效果"的基本逻辑,通过适用于多数对象实现可重复性,并都具有将局部结论外推到更大范围的强烈倾向。但试点并不仅仅是实验研究的一种表现形式,两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试点内容的整体复合性明显有别于实验研究内容的单一性,试点难以达到实验的严格规范要求,试点还具有实验所不具备的功能等。应当借鉴实验研究方法,理性对待试点的验证功能,全面认识试点的其他功能,建立试点的实证数据基础与开展第三方循证评估,并从多方面改进试点的具体操作。
关键词(KeyWords): 司法改革;试点;社会科学实验研究;循证评估;试错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刑事司法改革中的实验研究(项目批准号:12CFX036)”研究成果
作者(Author): 何挺;
Email: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参见谢佑平、万毅:《法律权威与司法创新:中国司法改革的合法性危机》,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03年第1期。
- (2)参见刘辉:《刑事司法改革试点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13年版;史立梅:《论司法改革的合法性》,载《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6期;等等。
- (3)参见最高人民法院课题组:《司法改革方法论的理论与实践》(第2版),法律出版社2014年版,第69页。
- (4)陈瑞华:《法律程序建构的基本逻辑》,载《中国法学》2012年第1期。
- (5)有的称之为“试验”,除引文外,本文统一称为“实验”。
- (6)参见葛琳:《从理念到技术:在司法领域中运用实验方法的局限性》,载《清华法学》2011年第6期。
- (7)参见李奋飞:《司法改革的实验方法---以试点方案的类型化设计为研究对象》,载《法学》2017年第8期。
- (8)参见张建伟:《法学方法、改革试验与正当程序意识》,载《法治论坛》2010年第3期。
- (9)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分别于1999年10月和2000年2月出台《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纲要》和《检察改革三年实施意见》,各自提出了本系统内的改革任务。
- (10)2004年底,中共中央转发了《中央司法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关于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的初步意见》,提出了35项改革任务。
- (11)参见沈岿:《论宪制改革试验的授权主体---以监察体制改革试点为分析样本》,载《当代法学》2017年第4期。
- (12)参见李本森:《刑事速裁程序试点的本地化差异---基于北京、上海、广州和西安试点的地方文本分析》,载《中外法学》2017年第2期。
- (13)参见[美]艾尔·巴比:《社会研究方法》(第11版),邱泽奇译,华夏出版社2009年版,第223页。
- (14)参见[美]劳伦斯·纽曼:《理解社会研究---批判性思维的利器》,胡军生、王伟平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年版,第189页。
- (15)风笑天:《社会研究方法》(第4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182页。
- (16)余莎、耿曙:《社会科学的因果推论与实验方法》,载《公共行政评论》2007年第2期。
- (17)See Peter B.Kraska&W.Lawrence Neuman,Criminal Justice and Criminology Research Methods,at 237(Pearson Allyn and Bacon,2008).
- (18)前引(14),劳伦斯·纽曼书,第195页。
- (19)前引(15),风笑天书,第185页。
- (20)See James A.Wilson&Robert C.Davis,Good Intentions Meet Hard Realities:an Evaluation of the Project Greenlight Reentry Program,5(2)Criminology&Public Policy,303,338(2006).
- (21)参见仇立平:《社会研究方法》(第2版),重庆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295页。
- (22)前引(13),艾尔·巴比书,第355-358页。
- (23)熊秋红:《司法改革中的方法论问题》,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14年第6期。
- (24)前引(15),风笑天书,第185页。
- (25)[美]汉斯·采泽尔,戴维·凯:《用数字证明---法律和诉讼中的实证方法》,黄向阳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9页。
- (26)参见[美]Frank E.Hagan:《犯罪行为研究方法》(第7版),刘萃侠等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年版,第55页。
- (27)毛泽东:《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载《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52-857页。
- (28)参见吴昊、温天力:《中国地方政策试验式改革的优势与局限性》,载《社会科学战线》2012年第10期。
- (29)参见何挺:《刑事司法实证研究:以数据及其运用为中心的探讨》,载《中国法学》2016年第4期。
- (30)前引(14),劳伦斯·纽曼书,第190页。
- (31)参见舒华:《心理与教育研究中的多因素实验设计》,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3-4页。
- (32)参见《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刑事案件速裁程序试点情况的中期报告》,载中国人大网:http://www.npc.gov.cn/npc/xinwen/2015-11/03/content_1949929.htm,最后访问时间:2018年6月29日。
- (33)参见[法]E.迪尔凯姆:《社会学方法的准则》,狄玉明译,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第139页。
- (34)[瑞士]雷托·U·施耐德:《疯狂实验史》,许阳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版,前言。
- (35)参见[英]C.I.豪沃思、M.J.冈恩:《实验立法》,洪戈力译,载《法学译丛》1986年第6期。
- (36)[美]戴维·威勒、亨利·沃克:《实验设计原理:社会科学理论验证的一种路径》,杜伟宇、孟琦译,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2、32页。
- (37)参见刘军、赵岩、李艳春:《论理论导向的实验研究》,载《甘肃社会科学》2014年第2期。
- (38)参见刘蔚华、陈远主编:《方法大辞典》,山东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61页。
- (39)[英]卡尔·波普尔:《猜想与反驳》,傅季重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年版,第318页。
- (40)陈卫东:《司法改革在试点中探索》,载《中国报道》2014年第10期。
- (41)参见杨洛:《论试点方法的认识论意义》,载《哲学研究》1984年第1期。
- (42)参见陈卫东、程雷:《隔离式量刑程序实验研究报告---以芜湖模式为样本》,载《中国社会科学》2012年第9期。
- (43)参见[美]格雷格·伯曼、奥布里·福克斯:《失败启示录---刑事司法改革的美国故事》,何挺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第196页。
- (44)前引(25),汉斯·采泽尔、戴维·凯书,第24页。
- (45)[美]彼得·罗希、马克·李普希、霍华德·弗里曼:《评估:方法与技术》,邱泽奇等译,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2页。
- (46)李志军主编:《重大公共政策评估:理论、方法与实践》(第2版),中国发展出版社2016年版,第12页。
- (47)参见时蓉华主编:《社会心理学词典》,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43页。
- (48)例如在实验经济学领域,田野实验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参见罗俊、汪丁丁等:《走向真实世界的实验经济学---田野实验研究综述》,载《经济学》(季刊)2015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