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Abstract):
随着犯罪地理学的兴起,犯罪聚集分布及热点相对稳定分布的原因亟待释疑。鉴于热点的空间属性,从空间相关性出发,在制图验证犯罪聚集性和热点稳定性的前提下,以回归分析筛选空间变量,发现标志性建筑等五种因素在63.7%的程度上影响盗窃密度变化;创建空间滞后模型,量化犯罪自相关对空间相关性的影响,发现标志性建筑对盗窃犯罪有较强吸引力,商业点密度等因素与犯罪呈线性正相关,公交站点密度等因素与犯罪呈非线性关系,且存在犯罪临界值。这种从相关到因果的分析思路为犯罪原因研究带来了经验到量化、模糊到精确、定量到定性的方法论改进,从聚焦稳定热点、依靠数据决策、评估犯罪风险、借力城市设计方面为创新立体化防控提供了理论支持。
关键词(KeyWords): 犯罪热点区域;犯罪制图;空间相关性;犯罪临界值;立体化防控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201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基于犯罪热点制图的城市防卫空间研究”(项目批准号:14CFX016)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Author): 单勇;
Email: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犯罪率与城镇化率的正相关性”印证了城市吸引犯罪的论断。有学者用1978-2008年全国层面的统计数据,以最小二乘法拟合回归直线分析城镇化率与犯罪率的相关系数为0.916333,验证了犯罪率与城镇化率存在正相关的理论假设。参见王发曾主编:《城市犯罪空间盲区分析与综合治理》,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第35-39页。
- (2)关于犯罪热点区域的验证研究有很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20世纪90年代谢尔曼团队针对美国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利斯市报警电话地理位置的研究和21世纪以来威斯勃德团队的“西雅图研究”。前者开拓了“地点犯罪学”这一崭新的犯罪学研究领域,后者以犯罪热点制图为地点警务提供了直接证据支持。凭借“西雅图研究”的卓越贡献,以色列希伯来大学、美国乔治梅森大学教授威斯勃德荣获2010年斯德哥尔摩犯罪学奖。参见[美]大卫·威斯勃德等:《“地点”在警务活动中的重要性:实证性证据与对策建议》,载刘建宏主编:《国际犯罪学大师论犯罪控制科学》(2),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8-9页。
- (3)这是党中央近年来深化平安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参见《加快创新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载《法制日报》2014年11月6日。
- (4)[英]Spencer Chainey、[美]Jerry Ratcliffe:《地理信息系统与犯罪制图》,陈鹏、洪卫军、隋晋光、瞿珂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105页。
- (5)关于西雅图研究的相关内容,参见[美]Weisburd,D.,Bushway,S.,Lum,C.,Yang,S-M.Trajectories of Crime at Places:A Longitudinal Study of Street Segments in the City of Seattle.42 Criminology 283,294(2004).
- (6)Braga A A,Weisburd D L.,Editors’Introduction:Empirical Evidence on the Relevance of Place in Criminology.26 Journal of Quantitative Criminology 1,5(2010).
- (7)See David Weisburd,Elizabeth R.Groff,Sue-Ming Yang:Understanding and Controlling Hot Spots of Crime:The Importance of Formal and Informal Social Controls.15 Prevention Science 31,32(2014).
- (8)参见王发曾主编:《城市犯罪空间盲区分析与综合治理》,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第230-469页。
- (9)参见单勇等:《城市街面犯罪的聚集分布与空间防控——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犯罪制图分析》,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13年第6期;钟海东等:《基于GIS的上海市犯罪空间特征研究》,载《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第2期。
- (10)刘广三、杨厚瑞:《我国犯罪原因研究的现状与困境》,载《法学论坛》2007年第2期。
- (11)Dear M J,Wolch J R.,How Territory Shapes Social Life,in The Power of Geography:How Territory Shapes Social Life,Routledge,2014,p.10.
- (12)Tobler W R.,A Computer Movie Simulating Urban Growth in the Detroit Region,in Geospatial Semantics Fir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Geos,46 Economic Geography 234,236(1970).
- (13)参见前引(4),[英]Spencer Chainey、[美]Jerry Ratcliffe书,第85页。
- (14)[美]迈克尔·戈特弗里德森、特拉维斯·赫希:《犯罪的一般理论》,吴宗宪、苏明月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08页。
- (15)Felson M,Clarke R V.,Opportunity makes the thief.Police research series 98,paper,1998,p.1.
- (16)[美]迪·金·罗斯姆:《地理学的犯罪心理画像》,李玫瑾等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15页。
- (17)林丹:《乌尔里希·贝克风险社会理论及其对中国的影响》,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54页。
- (18)See Livingston M.,Alcohol Outlet Density and Assault:A Spatial Analysis.103 Addiction 619,619-620(2008).
- (19)See Birks D,Townsley M,Stewart A.,Emergent Regularities of Interpersonal Victimization An Agent-Based Investigation.51 Journal of Research in Crime and Delinquency 1,1-2(2013).
- (20)See B.J.Doran,M.B.Burgess,Putting Fear of Crime on the Map,Springer Series 1 on Evidence-Based Crime Policy,Springer,2012,p.1.
- (21)[美]雷切尔·博巴·桑托斯:《犯罪分析与犯罪制图》,金诚、郑滋椀译,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7-8页。
- (22)汤国安等编著:《ArcG IS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实验教程》(第二版),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1页。
- (23)测量工具的标准化对犯罪学实证研究意义重大。参见曹立群、周愫娴:《犯罪学理论与实证》,群众出版社2007年版,第18-19页。
- (24)犯罪转移论由美国学者Reppetto在1976年提出,该观点认为犯罪与地点之间关联微弱,犯罪热点随着时间变化可以发生明显的转移。犯罪转移论构成了对“西雅图研究”最主要的质疑。See Weisburd D,Wyckoff L A,Ready J,et al.Does Crime just Move around the Corner?A Controlled Study of Spatial Displacement and Diffusion of Crime Control Benefits.44 Criminology 549,550(2006).
- (25)Z省系流动人口流入大省,全省监狱关押罪犯超过60%为外省籍流动人口。S区为省会城市中心区,系该市经贸、旅游、文化中心,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超过2万人。X区为省会城市的副中心(城乡结合部较多),综合实力常年居该省各县(区)首位,全区刑事案件超八成为外省籍流动人口实施。Z省W市(Z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L区是W市的沿海城区,经济发达,户籍人口仅占登记人口总数的1/3,流动人口犯罪突出。L市(Z省西南中心城市)L区系该市中心城区,对比前三个研究区,该区经济相对落后。
- (26)作为全球首款支持云架构的GIS平台,ArcG IS10.0软件具备真正的3D建模、编辑和分析能力,实现了由三维空间向四维时空的飞跃。
- (27)核密度分析法是一种基于概率分布的空间统计方法,其原理是在每一个犯罪活动的空间位置上设置一个核密度函数,然后用所有犯罪活动的密度函数表示犯罪活动在空间范围内的分布。参见陈鹏、李锦涛、马伟:《犯罪热点的分析方法研究》,载《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第3期。
- (28)前引(22),汤国安等著,第288页。
- (29)相对街道、乡镇及社区来说,从微观地理单位体察犯罪空间分布更科学,路段和网格构成较为适宜的微观地理单元。路段是将特定道路依据长度、宽度、连接点、空间环境等标准划分为相对较短的线段。在实施网格化管理的研究区,网格是政府划定的微观区块(一个社区由多个网格组成);在未实施网格化管理的研究区,网格是GIS软件所划分出面积均等的方块区域。上述四个研究区中,除H市S区实施网格化管理以外,其它研究区的网格都是均等划分的微观区块。
- (30)最近相邻指数是观察到的最近邻距离均值与随机分布的最近邻距离均值的比率。该指数用于判断犯罪是否呈现聚集状态。最近相邻指数小于1,则犯罪聚集分布;Z得分为负且越小,犯罪聚集程度越高;作为概率值,P值小于0.05,证明犯罪聚集。参见郑滋椀、金诚:《犯罪制图:理解犯罪热点(中)》,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2012年第5期。
- (31)See Getis A,Ord J K.The Analysis of Spatial Association by Use of Distance Statistics//Perspectives on Spatial Data Analysis.Springer Berlin Heidelberg,2010,p.134,144.
- (32)空间自相关是检验某一要素属性值与其相邻空间要素上的属性值是否显著相关联的重要指标。正相关表明某单元的属性值变化与其相邻空间单元具有相同变化趋势,负相关则反之。参见潘竟虎等:《甘肃省区域经济空间差异的ESDA-GIS分析》,载《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第6期。
- (33)See Spelman W.,Criminal Careers of Public Places.John Eck&David Weisburd Eds.Crime&Place.Crime Prevention Studies,Criminal Justice Press,1995,p.115,120.
- (34)See Clarke,R.V,Weisburd,D.,Diffusion of Crime Control Benefits:Observations on the Reverse of Displacement.Crime Prevention Studies.Lynne Rienner Publishers Inc.,1994,p.165.
- (35)虚拟变量是表示某种特征存在或不存在的定性变量。如用1表示该属性存在,0表示该属性不存在,从而产生这种取值为1、0的变量称为虚拟变量。参见张晓峒主编:《计量经济学基础》(第3版),南开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87页。
- (36)[美]约翰·内特等:《应用线性回归模型》,张勇等译,中国统计出版社1990年版,第328-329页。
- (37)逐步回归的方法不仅可对多重共线性进行检验,同时也是处理多重共线性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作为最优回归方程的一种统计方法,逐步回归方法对引入的因子进行检验,显著者引入,不显著者剔除;每引入一个新的因子,要对前面引入的因子进行检验,显著者保留,不显著者剔除。因此,逐步回归可不受多重共线性的影响,保证得到的方程最优。参见前引(35),张晓峒主编书,第167页。袁志发、周静芋主编:《多元统计分析》,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38页。
- (38)关于容忍度的容差,容忍度的取值范围为0-1,越接近1则多重共线性越弱,越接近0则多重共线性越强。参见薛薇:《统计分析方法及应用》(第2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年版,第261页。关于方差膨胀因子(VIF),VIF越大则共线性越强。一般认为VIF不应大于5,也可放宽至不大于10。关于特征值,如自变量间存在较强的线性关系,则前面的几个主成分值较大,而后面的几个主成分值较小,甚至接近于0。关于方差比,如主成分对两个或多个自变量的贡献均较大(大于0.5),说明这几个变量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共线性。有观点认为,当主成分对两个或以上变量的贡献接近1时提示有多重共线性。关于条件索引,条件指数是SPSS中的条件索引,等于最大主成分与当前主成分的比值的算术平方根。张文彤、董伟主编:《SPSS统计分析高级教程》(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第115-116页。
- (39)邓明:《变系数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及其应用的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27页。
- (40)GeoD a软件是一种进行空间数据分析的空间计量软件,与Arcgis软件有很好的互补,能处理SLM和SEM模型,构建空间权重,对空间数据进行2D、3D的呈现,进行空间回归分析。参见吴林雄:《基于R和GeoD a软件的云南省人口信息GIS空间统计分析》,云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印制,第5-6页。
- (41)张宗新编著:《金融计量学》,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年版,第88页。
- (42)Eviews软件通常称为计量经济学软件包,是专门从事数据分析、回归分析和预测的工具,应用范围包括科学实验数据分析与评估、金融分析、宏观经济预测及仿真、销售预测和成本分析等。参见王乃静、李国锋:《基于Eviews软件的计量经济学建模检验案例解读》,载《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1年第10期。
- (43)陈青青等:《空间滞后模型的空间相关性稳健检验》,载《管理工程学报》2014年第2期。
- (44)[美]迈克尔·D·沃德、[美]克里斯蒂安·格里蒂奇:《空间回归模型》,宋曦译,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52页。
- (45)前引(43),陈青青文。
- (46)[荷]Menno-Jan Kraak、Ferjan Ormeling:《地图学:空间数据可视化》,张锦明等译,科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1页。
- (47)张远煌、林德核:《中国犯罪学实证研究匮乏之表现及成因分析》,载《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第4期。
- (48)陈为、沈则潜、陶煜波等编著:《数据可视化》,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年版,第3页。
- (49)于阜民:《犯罪现象范畴论纲——兼论犯罪学与刑法学研究对象分野》,载《人民检察》2004年第9期。
- (50)沃野:《关于社会科学定量、定性研究的三个相关问题》,载《学术研究》2005年第4期。
- (51)[美]冯启思:《数据统治世界》,曲玉彬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84页。
- (52)[美]艾文·托佛勒:《大未来》,黄继民等译,人民中国出版社1993年版,第4页。
- (53)丁英华、季境:《罪因解释论的系统结构申论》,载《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6期。
- (54)许章润主编:《犯罪学》(第三版),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172页。
- (55)林山田、林东茂、林燦璋:《犯罪学》(增订5版),台湾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版,第40页。
- (56)作为保障城市安全的惯常做法,“警力摆上街面”在2014年昆明暴恐案发生后受到各级公安机关高度重视。“最大限度将警力摆上街面”,以重点地区、重点部位和重点时段的武装巡逻最大限度挤压违法犯罪活动空间,成为犯罪防控的新常态。参见樊大彧:《“警力摆上街面”有助提升公众安全感》,载《北京青年报》2014年3月17日。
- (57)单勇、吴飞飞:《从罪犯到地点:犯罪空间防控的兴起》,载《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13年第5期。
- (58)王占宏:《基于扫描统计方法的上海犯罪时空热点分析》,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3年印制,第76页。
- (59)参见“全国政法系统大连会议的12个金句”,载央广网http://news.cnr.cn/native/gd/20150928/t20150928_519992588.shtml,最后访问时间:2015年10月1日。
- (60)2015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将“以信息化为引领”作为加强治安防控工作的指导思想。
- (61)张春艳:《大数据时代的公共安全治理》,载《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