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Abstract):
技术侦查纳入法律规制是刑事诉讼法修订的一大亮点。技术侦查在提升侦查效率、助推刑事侦查从重主观证据向重客观证据模式转变的同时,具有公权滥用侵犯公民隐私、危及社会互信等潜在风险。美国"棱镜计划"和王立军滥用技术侦查措施等事件的曝光,也引发了公众对技术侦查侵犯人权的普遍担忧。本文在肯定技术侦查的积极作用及国际通行法律规制原则的基础上,立足实践层面,从实体、程序和证据可采性等三方面探讨进一步完善我国技术侦查的法律规制措施,以期实现技术侦查在打击犯罪和保护人权两大刑事诉讼价值上的总体均衡。
关键词(KeyWords): 技术侦查;过程监管;证据可采性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主持的最高人民检察院2012年度重大课题“技术侦查的法律规制”(项目编号:GJ2012B08)的核心部分
作者(Author): 王东;
Email: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陈卫东:《秘密侦查合法化之辩》,载《法制日报》2007年2月11日。
- 2参见甄贞、张慧明:《技术侦查立法与职务犯罪侦查模式转变》,载《人民检察》2013年第9期。
- 3参见杨志刚:《诱惑侦查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年版,第29页。
- 4参见朗胜、王尚新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释义》,法律出版社1993年版,第72页;朗胜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实用问题解析》,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5年版,第80页。
- 5转引自胡铭:《英法德荷意技术侦查的程序性控制》,载《外国法译评》2013年第4期。
- 6参见宋远升:《刑事侦查的行为视角》,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11页。
- 7参见[德]托马斯·魏根特:《德国刑事诉讼程序》,岳礼玲、温小洁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23页以下。
- 8参见宋英辉、刘兰秋:《日本秘密侦查手段之评介》,载崔敏主编:《刑事诉讼与证据运用》(第一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34页以下。
- 9参见程雷:《秘密侦查比较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512页以下。
- 孙长永:《侦查程序与人权》,中国方正出版社2000年2月版,第154页。
- 参见前引5,胡铭文。
- 参见前引8,宋英辉、刘兰秋文,第333页下;前引9,程雷书,第505页以下。
- 参见前引9,程雷书,第453、520页。
- 参见前引9,程雷书,第518页。
- 参见[美]伟恩·R·拉费弗、杰罗德·H·伊斯雷尔、南西·J·金:《刑事诉讼法》,卞建林、沙丽金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14页。
- 参见前引8,宋英辉、刘兰秋文,第348页以下;参见前引9,程雷书,第510、516页以下。
- 参见前引9,程雷书,第517、525页;前引,孙长永书,第160页;前引7,[德]托马斯·魏根特书,第127页。
- 参见孙谦主编:《〈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理解与适用》,中国检察出版社2012年版,第207页。
- 参见陈卫东:《理性审视技术侦查立法》,载《法制日报》2011年9月21日。
- 参见童建明主编:《新刑事诉讼法理解与适用》,中国检察出版社2012年版,第17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