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Abstract):
在刑事诉讼法修改过程中,立法部门需要对多方面的因素加以考量。其中,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适当平衡,是防止国家权力滥用、避免公民权利受到任意侵犯的首要制度安排。对那些违反法律程序、侵犯公民权利的行为,从实体结果和诉讼程序上设定妥善的司法救济措施,是保证刑事程序得以有效实施的程序设计。为避免传统的"立法推进主义"制度的缺陷和风险,立法部门应以科学方法观察和总结那些为司法机关所创制的改革经验,及时将那些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吸收到法律之中。
关键词(KeyWords): 权力制约;权利救济;司法推进主义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陈瑞华;
Email: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①参见《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及草案说明》,载中国人大网(www.npc.gov.cn),2011年8月30日。
- ②参见陈瑞华:《刑事诉讼中的前沿问题》(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405页以下。
-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30页。
- ④参见[德]拉德布鲁赫:《法学导论》,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版,第121页。
- ⑤参见陈瑞华:《刑事审判原理论》(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05页以下。
- ⑥参见孙长永:《沉默权研究》,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1页以下。
- ⑦参见[法]让·文森等:《法国民事诉讼法要义》(上),罗结珍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第97页以下。
- ⑧参见陈光中:《刑事证据制度改革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之探讨——以两院三部〈两个证据规定〉之公布为视角》;龙宗智:《两个证据规定的规范与执行若干问题研究》;陈瑞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中国模式》。上述论文均载于《中国法学》2010年第6期。
- ⑨参见陈瑞华:《程序性制裁理论》(第二版),中国法制出版社2010年版,第233页。
- 10参见陈瑞华:《制度变革中的立法推动主义》,载《政法论坛》2010年第1期。
- 11参见陈瑞华:《刑事程序失灵问题的初步研究》,载《中国法学》2007年第6期。
- 12参见陈瑞华:《刑事诉讼的中国模式》(第二版),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第1页以下。
- 13参见陈建明等:《论圆桌审判在少年刑事审判中的运用》,载《青少年犯罪问题》2005年第六期;金兰等:《基层法院实施社会调查报告制度的调研报告》,载《法治研究》2009年第12期。
- 14参见李玉萍:《我国相对独立量刑程序的设计和构建》,载《法律适用》2008年第四期。
- 15参见陈瑞华:《量刑程序中的理论问题》,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48页以下。
- 16参见李玉萍:《中国法院的量刑程序改革》,载《法学家》2010年第2期。
- 17参见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的说明》,载中国人大网(www.npc.gov.cn)首页,2011年8月30日。
- 18前引15,陈瑞华书,第20页以下。
- 19前引12,陈瑞华书,第33页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