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Abstract):
检察改革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前者指涉及检察的改革,后者指检察机关进行的改革。广义概念涵盖改革实践与相关立法发展,有助于总揽分析改革的历史发展规律与成就。伴随着国家与社会发展,中国检察改革经过六十余年的发展,完成了以制度移植、现代化和中国特色为核心成就的检察制度三阶段发展。检察改革构成了中国检察制度创新发展的重要路径依赖。依推进规律可将其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其中呈现了以制度建构为核心价值目标的发展逻辑,是中国检察制度内生演化的现实展开。制度内生性经由检察改革实践得以呈现,是检察制度中国特色的客观证成,是中国道路的技术寻证。
关键词(KeyWords): 检察改革;背景推动;制度内生性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201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检察改革与刑事诉讼法修改问题研究”(项目批准号:10BFX046)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Author): 徐鹤喃;
Email: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参见信春鹰:《检察:理念、制度与改革之序(二)》,载孙谦编:《检察:理念、制度与改革》,法律出版社2004年4月版。
- 2002年4月,国家检察官学院与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中心、珠海市人民检察院共同主办了“中国法治之路与检察改革”理论研讨会,张文显教授等提出了“改革观”的问题。参见孙谦、樊崇义、杨金华主编:《司法改革报告:检察改革、检察理论与实践专家对话录》,法律出版社2002年7月版,第33页。
- 制度主要指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体系,或者指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体制主要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等的组织制度。从检察制度来看,建国初期的制度建设成就是以检察体制的建立为重点。这种情况至今有所体现。因此,在研究检察改革的时候通常会用“体制”来概括制度。用“检察体制改革”来概括“检察改革”。参见童建明、万春主编:《中国检察体制改革论纲》,中国检察出版社2008年6月版。
- 历史地看,这是中国检察制度的重大变革,其改革的对象是旧的检察体制。所以,新中国的检察改革,应包含这一制度创新,并以此为开端。
- 参见王桂五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制度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8年6月版,第48页。
- 在当时,免予起诉作为一种法律处理形式在特定的范围内建立和适用,因而是工作制度层面的创新。至后来基本法律将其规定为检察机关的一项权能,以及又将其取消,涉及了制度改革。
- 前引⑤,王桂五书,第45页。
- 参见孙谦:《检察:理念、制度与改革》,法律出版社2004年4月版,第3页。
- 前引⑤,王桂五书,第40—52页。
- 张树义:《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的法学透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版,第9页。
- 参见王桂五:《关于检察制度改革的初步研究》,载王桂五:《王桂五论检察》,中国检察出版社2008年6月版,第398 —402页。
- 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制度的创建初期(1949—195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制度的发展与波折时期(1954—196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制度的中断时期(1967—197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制度的重建和发展时期(1978年以来)。前引⑤,王桂五书。
- 边工作、边建设,自觉探索改革的阶段(1978—1987年);开始实施检察改革阶段(1988—1992年);发展检察工作、被动改革阶段(1993—1998年);深化检察制度改革阶段(1999—2002年)。前引⑧,孙谦书,第36—40页。
- 如对中国检察基础理论研究的回顾与述评等。参见张智辉:《中国特色检察制度的理论探索——检察基础理论研究30 年述评》,载《中国法学》2009年第3期。
- 以下内容主要参考前引⑤,王桂五书,第40页以下。
- 参见孙谦主编:《检察理论研究综述(1979—1989)》,中国检察出版社2000年10月版,第385—386页。
- 前引16,孙谦书,第379—384页。
- 参见林贻影:《中国检察制度发展、变迁及挑战——以检察权为视角》,中国检察出版社2012年1月版,第91页。
- 参见《1988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http://www.spp.gov.cn/site2006/2006-02-22/00018-279.html,2012年3月15 日最后访问。
- 参见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胜利》,载《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1992年10月版,第34页。
- 参见《1996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http://www.spp.gov.cn/site2006/2006-02-22/00018-279.html,2012年3月15 日最后访问。
- 参见《1989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1991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http://www.spp.gov.cn/site2006/2006-02-22/00018-279.html,2012年3月15日最后访问。
- 和育东、王琰:《韩杼滨检察长在全国检察机关深化改革座谈会上强调:解放思想大胆实践,务求检察改革取得实效》,载《中国检察改革报告》,中国检察出版社2003年版,第6页。
- 孙谦:《中国的检察改革》,载《法学研究》2003年第6期。
- 以下内容参见万春:《党的十五大以来检察改革的回顾与展望》,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 2004年最高人民检察院下发《关于人民检察院保障律师在刑事诉讼中依法执业的规》,2006年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律师执业权利保障工作的通知》,对保障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查阅案卷材料等作出具体规定。
- 最高人民检察院先后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公诉工作强化法律监督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刑事抗诉工作强化审判监督的若干意见》。同时,为配合死刑核准制度改革,还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严格依法办案确保办理死刑案件质量的意见》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加强了对办理死刑案件全过程的法律监督,保证了死刑案件公诉质量和出席死刑案件第二审法庭工作的顺利进行。
- 为落实宪法和法律关于检察机关应当倾听人民群众意见、接受人民群众监督的规定,最高人民检察院报经党中央批准,并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从2003年9月起开展了人民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至2007年底,全国已有86%的检察院开展试点。
- 最高人民检察院于2005年先后下发了《关于省级以下人民检察院对直接受理侦查案件作撤销案件、不起诉决定报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批准的规定(试行)》和《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侦查案件立案、逮捕实行备案审查的规定(试行)》,进一步强化了上级检察院对下级检察院办案工作的监督。
- 最高人民检察院从2006年3月起在全国检察机关分步推行讯问职务犯罪嫌疑人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制度。截至2007年8月,占全国检察院总数的81.7%的检察院对职务犯罪案件在讯问时实行了全程同步录音录像。
- 2007年10月,最高人民检察院下发了《检务督察工作暂行规定》,在全国检察机关推行检务督察制度,突出了对检察人员履行职责、遵章守纪的事前和事中监督。2008年初,又出台了《检察人员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条例》,强化内部监督)。
- 以下参见最高人民检察院胡泽君副检察长于2012年2月9日在全国检察改革推进会暨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
- 2010年1月至6月,职务犯罪“上提一级”案件不捕率为8.5%,比2009年上升4.4个百分点;捕后不起诉率1.6%、判无罪率0.06%,分别比2009年下降0.6、0.03个百分点。
- 截至2011年,全国共选任人民监督员41000多名,监督案件33000多件。改革后的人民监督员制度进一步增强了公信力与监督活动的公正性。
- 高检院制定了《2009—2012年基层人民检察院建设规划》等文件,完善了以执法规范化、队伍专业化、管理科学化、保障现代化建设为目标的基层院建设工作机制。探索开展派出检察室、巡回检察等工作,推动检察工作中心下移、检力下沉,促进法律监督触角向基层延伸。推进教育培训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旨在加强检察人员职业道德体系和执法行为规范建设的改革文件,规范检察人员执业行为和职业道德操守。
- 高检院会同有关部门下发了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方案,拓宽基层检察机关人员准入渠道。出台公开选拔初任检察官的实施意见,会同有关部门联合下发了解决法官、检察官提前离岗、离职问题的通知,为有效缓解检察机关案多人少的突出矛盾提供政策依据。会同中组部制定下发《检察官职务序列设置暂行规定》,研究制定检察人员分类管理框架方案。明确司法警察的职责和权限,规范警务运行和人员管理机制。
- 参见张智辉:《检察改革与刑事诉讼制度的完善》,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2年第5期。
- 最高人民检察院从2005年起要求改革审查批准逮捕方式,实行审查逮捕时讯问犯罪嫌疑人的制度。
- 这项改革早在2004年就在北京海淀、河南、宁夏等地检察机关开始试点。最高人民检察院2005年11月制定并下发了《讯问职务犯罪嫌疑人实行全程同步录音录像的规定(试行)》。2006年12月,又印发了《人民检察院讯问职务犯罪嫌疑人实行全程同步录音录像系统建设规范(试行)》和《人民检察院讯问职务犯罪嫌疑人实行全程同步录音录像技术工作流程(试行)》。
- 2003年5月开始,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集中清理纠正超期羁押专项监督行动,会同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下发了《关于严格执行刑事诉讼法,切实纠防超期羁押的通知》、《关于人民检察院对看守所实施法律监督若干问题的意见》等文件,又单独制定了《关于在检察工作中防止和纠正超期羁押的若干规定》,建立了羁押期限告知、期限届满提示、检查通报、超期投诉和责任追究等八项制度。其中很多探索和规定都被写入刑事诉讼法,完善了我国羁押审查制度。
- 参见梁治平:《中国法的过去、现在与未来》,载《梁治平自选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67页。
- 参见张文显主编:《世纪之交的中国法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228页。
- 参见顾培东:《也论中国法学向何处去》,载《中国法学》2009年第1期。
- 据不完全统计,近十年来,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的会长、副会长中,大多有主持过一项或者多达八九项的实证研究项目。
- [日]鹤光太郎:《用“内生性法律理论”研究法律制度与经济体系》,载《比较》2003年第8辑。
- 参见黄凯南:《主观博弈论与制度内生演化》,载《经济研究》2010年第4期。
- 参见阿夫纳·格雷夫、戴维·莱廷:《内生制度变迁理论》,孙涛译,载《制度经济学研究》2005年第2期。
- 张志铭:《转型中国的法律体系建构》,载《中国法学》2009年第2期。
- 参见徐鹤喃:《中国的羁押必要性审查——法制生成意义上的考量》,载《比较法研究》2012年第6期。
-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为全面深化改革服务的意见》,2014年2月21日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