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Abstract):
碳排放权是在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为核心的国际法律体系下产生的新型权利,该权利具有准物权属性和发展权属性,而这两方面属性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在有关碳排放权的国际法律实践中,特别是在碳排放权分配方面,正确认识和把握这两方面属性有利于维护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正当权益。
关键词(KeyWords): 碳排放权;准物权属性;发展权属性;碳排放权分配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王明远;
Email: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吴健:《排污权交易——环境容量管理制度创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88页。
- [2]王曦主编:《国际环境法资料选编》,民主与建设出版社1999年版,第249-250页。
- [3]前引[2],第332页。
- [4]前引[2],第336-337页。
- [5]陈华彬:《物权法》,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5-8页。
- [6]前引[5],第95-100页。
- [7]崔建远:《准物权研究》,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20页。
- [8]邓海峰:《环境容量的准物权化及其权利构成》,载《中国法学》2005年第4期。
- [9]前引[1],第88-102页。
- 10陈华彬:《物权法原理》,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8年版,第49-51页;梁慧星、陈华彬:《物权法》,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27-29页。
- 11前引[8]。
- 12曹明德:《排污权交易制度探析》,载《法律科学》2004年第4期。
- 13《发展权利宣言》,载http://www.un.org/chinese/esa/social/youth/development.htm,2010年9月12日最后访问。
- 14汪习根、涂少彬:《发展权的后现代法学解读》,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05年第6期。
- 15前引13。
- 16《〈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载http://unfccc.int/resource/docs/convkp/kpchinese.pdf,2010年9月12日最后访问。
- 17前引16。
- 18陈文颖、吴宗鑫:《碳排放权分配与碳排放权交易》,载《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第38卷第12期。
- 19陈文颖、吴宗鑫、何建坤:《全球未来碳排放权“两个趋同”的分配方法》,载《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第45卷第6期。
- 20陈文颖、吴宗鑫:《气候变化的历史责任与碳排放限额分配》,载《中国环境科学》1998年第18卷。
- 21《[波兹南谈判]中国首提使用“人均累积碳排放”》,载http://www.caijing.com.cn/2008-12-03/110033654.html,2010年9月12日最后访问。
- 22《外媒:中国报告称人人享有平等排放权》,载http://env.people.com.cn/GB/8503685.html,2010年9月12日最后访问;《法〈世界报〉:中国应对气候变化“表现突出”》,载http://news.china.com/zh-cn/news100/11038989/20081215/15235952.html,2010年9月12日最后访问。
- 23The UN-China Climate Change Partnership,载http://www.iisd.ca/climate/cop14/enbots/dec08.html,2010年9月12日最后访问。
- 24温家宝:《凝聚共识,加强合作,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历史进程——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领导人会议上的讲话》,载国家发改委网站http://qhs.ndrc.gov.cn/gwdt/t20091221-320533.htm,2010年9月12日最后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