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Abstract):
本文以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档案等第一手材料为依据,从政治和法律相结合的视角对陕甘宁边区人民调解制度进行了新的解读。作为一种解决纠纷的手段,陕甘宁边区的尝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其做法以及经验和教训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KeyWords): 陕甘宁边区;人民调解;马锡五方式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侯欣一;
Email: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第八辑),档案出版社1988年版。
- [2]前引[1]。
- [3]载《解放日报》1944年6月19日。
- [4]陕西省档案馆馆藏,全宗号一五。
- [5]前引[3]。
- [6]前引[4]。
- [7]《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指示信》(1943年12月20日),陕西省档案馆馆藏,全宗号一五。
- [8]前引[4]。
- [9]转引自杨永华等:《陕甘宁边区法制史稿(诉讼狱政篇)》,法律出版社1987年版,第31页。
- 10谢觉哉:《谢觉哉日记》(上),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 11转引自前引[9],第204页。
- 12转引自前引[9],第190页。
- 13马锡五:《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中陕甘宁边区的人民司法工作》,载《政法研究》1955年第1期。
- 14谢觉哉:《论选举运动的重要性》,载《谢觉哉论民主与法制》,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第104页。
- 15《毛泽东在延安的故事》,陕西人民出版社,第169页
- 16前引13。
- 17参见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载《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 18毛泽东:《论联合政府》,载《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 19近代中国纠纷的增多是社会转型所带来的必然结果,解决这一问题也远非法律所能胜任,所以从这一角度讲近代以来所有针对司法机关和司法制度的指责,我们有必要给予重新认识。
- 20前引[10]。
- 21前引[10]。
- 22前引[10]。
- 23前引[10]。
- 24前引[10]。
- 25《在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司法工作会议上的发言》(1945年10月),前引[4]。
- 26王萍:《谢老与司法实践》,载《谢觉哉论民主与法制》,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第316页。
- 27《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第六辑),档案出版社1988年版,第232页。
- 28马锡五:《答考察边区司法者问》(1946年),前引[4]。
- 29陕甘宁边区民众语,转引自前引[9],第207页。
- 30谢觉哉:《民主政治的实际》(1940年4月24日),前引14,第37页。
- 31强世功:《权力的组织网络与法律的治理化———马锡五审判方式与中国法律的新传统》,载强世功主编:《调解、法制与现代化———中国调解制度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
- 32王子宜:《调解与审判》,转引自张世斌主编:《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史迹》,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版,第89页。
- 33习仲勋:《在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司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前引[4]。
- 34参见前引33。
- 35《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关于两年半来的工作报告》,前引[4]。
- 36《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司法会议材料》,前引[4]。
- 37前引35。
- 38前引[10]。
- 39前引[10]。
- 40雷经天:《在陕甘宁边区司法工作会议上的报告》,前引[4]。
- 41《榆林地区审判志》,转引自前引31。
- 42前引35。
- 43《在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司法工作会议上的发言》,前引[4]。
- 44前引[9],第18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