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Abstract):
物权法中涉及到许多行政法问题:对于公共利益的规定涉及到公权力的干预基础的讨论;行政私法的内容与“公法遁入私法”现象相关联;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对于财产的支配与间接国家行政相连;公民在物上的权利实际上为典型的主观公权利;特别牺牲和唇齿条款是征收征用补偿的前提条件;不动产登记行为显示的是公权力的介入;物权法对于行政公产的规定成为关键的阙失。
关键词(KeyWords): 物权法;公共利益;干预基础;行政私法;公法遁入私法;间接国家行政;特别牺牲;唇齿条款;征收征用补偿;不动产登记;行政公产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江必新;梁凤云;
Email: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③梁慧星:《制定和实施物权法意义重大》,载《人民法院报》2007年4月5日。
- ④参见[德]哈特穆特.毛雷尔:《行政法学总论》,高家伟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154页。
- ⑤参见[德]汉斯.J.沃尔夫、奥托.巴霍夫、罗尔夫.施托贝尔:《行政法(第一卷)》,高家伟译,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323-324页。
- ⑥宪法第13条。
- ⑦参见物权法第42条。
- ⑧参见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草案)》修改情况的汇报(2006年10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
- 10转引自钱天国:《公共使用和公共利益的法律解读——从美国新伦敦征收案谈起》,载《浙江社会科学》2006年第11期。
- 11参见吴庚:《行政法之理论与实用》,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3页。
- 12参见物权法第53、54、55、56、57条。
- 13参见胡康生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释义》,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126页。
- 14前引13,第128页。
- 15前引④,第44页。
- 16宪法第111条规定,城市和农村按居民居住地区设立的居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另可参见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研究室政治组编:《中国宪法精释》,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6年版,第267页。
- 17参见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4条。
- 18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处理的是涉及与村民、居民公共服务和共同利益有关的公共事务(如乡统筹、村提留的收缴,公共卫生,维护治安等)以及与公共利益相关的事务(如办学校,修道路,建设水利等)。参见蔡定剑:《宪法精解》,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387页。亦有人指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在法律性质上属于公法组织。参见[德]尤翰林编著:《中德行政诉讼法与地方自治法比较》,中国致公出版社2006年版,第185页。
- 19参见武楠:《村委会作为行政诉讼被告的条件》,载《人民司法》2004年第8期。
- 22前引13,第144页。
- 24参见物权法第63条第2款。
- 25参见物权法第59条。
- 26参见物权法第39条。
- 27参见物权法第121条。
- 28参见物权法第87、88、89条。
- 29参见《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3条第2款第(一)项。
- 30参见宪法第10、13条。
- 31前引13,第101页。
- 32参见物权法第42条。
- 33参见物权法第44条。
- 34前引13,第103页。
- 35参见物权法第9条第1款。
- 36参见物权法第10条第2款。
- 37参见德国《土地登记簿法》第20条。
- 38参见物权法第21条。
- 40参见物权法第4条。
- 42参见物权法第45条第1款、第41、56、57条。
- 43参见物权法第46、47条。
- 44参见物权法第48、49、50、51、52条。
- 45参见物权法第58条。
- 46参见物权法第45条。
- 47梁凤云:《行政公产研究导论》,载《行政法论丛(第6卷)》,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188页。
- 48参见物权法第37条。
- 49参见物权法第53、54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