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Abstract):
法治乃现代社会之理想治理模式,诉讼乃法治实现的必然选择。在现行诉讼体制中,行政诉讼作为一种“权利对权力说‘不’的游戏”,标志着中国法治理念的本土生成;但由于其“先天缺陷”与“后天失调”所共同导致的运行不济,使得该机制在中国法治实践中未能彰显其应有价值。宪法诉讼作为域外法治实践的成功典范,因诸多因素在中国内地难以实证化,但其所蕴涵的民主、法治、人权与程序正义理念可为中国行政诉讼体制改革提供精神支撑。从行政诉讼到宪法诉讼,实现行政诉讼与宪法诉讼的内在契合与外在趋同,即为中国法治建设进程中的瓶颈之治。
关键词(KeyWords): 诉讼;法治;行政诉讼;宪法诉讼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转型期中国公权力的宪法配置研究——从行政诉讼到宪法诉讼》(项目编号:06BFX056)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Author): 胡肖华;
Email: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梁启超:《中国法理学发达史论》,载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十五,中华书局1936年版,第93页。
- [2][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第199页。
- [3]参见Lon Fuller,The Morality ofLaw,revised edition(New Haven:Yale University Press,1969)
- [4][英]威廉.韦德:《行政法》,徐炳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版,第23-27页。
- [5]参见[英]弗里德利希.冯.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上),邓正来译,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261-262页。
- [6]参见[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何包钢、廖申白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56-79页。
- [7][美]汉密尔顿等:《联邦党人文集》,程逢如等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264页。
- [8][美]哈罗德.J.伯尔曼:《法律与宗教》,梁治平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60页。
- [9][英]戴雪:《英宪精义》,雷宾南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第239页。
- 10参见Marbury v.Madison,I Cranch137,LL Ed.60(1983).
- 11宪法诉讼是指宪法审判机关适用司法或准司法程序解决宪事纠纷,制裁违宪行为,维护宪法秩序,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一整套程序与制度。参见胡肖华:《宪法诉讼原论》,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39页。
- 12胡肖华:《行政诉讼目的论》,载《中国法学》2001年第6期。
- 13Lester F.Wald:Applied Sociocogy(Boston,1906),pp.22.
- 14尤媛春、郭润生:《关于行政诉讼走出困境的思考》,载《行政法学研究》1999年第4期。
- 15在规范性文件审查权方面,尽管《行政复议法》已经打开了缺口,但并未真正实现制度化建构;且此种审查在现行规则框架下,应归属于行政审查,而非司法审查,其与《行政诉讼法》欠缺必要的良性衔接(参见《行政复议法》第7条)。
- 16参见《行政诉讼法》第54条第4项。
- 17参见胡肖华:《行政诉讼基本理论问题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52-54页。
- 18胡肖华:《宪法诉讼原论》,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21页。
- 19在此,笔者认为,被学者广泛誉为“中国宪法诉讼第一案”的“齐玉苓诉陈晓琪”案,不论从最高人民法院“8.13批复”司法语词之“谨慎”适用,还是从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最终责任之判定归属看,该案就本质而言应为民事诉讼,其法治意蕴至多在于显现了“中国违宪审查之曙光”,而非正式启动“中国违宪审查之航程”。(参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以姓名权的手段侵犯宪法保护的公民受教育的基本权利是否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批复》(法释[2001]25号)及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1999)鲁民终字第258号。)
- 20参见现行《宪法》第89条第13、14项、第99条第2款、第108条及《立法法》第88条。
- 21参见现行《宪法》第67条第1项。
- 22梁治平:《法法律法治——读龚祥瑞:〈比较宪法与行政法〉》,载梁治平:《法辨——中国法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37页。
- 23胡肖华:《行政诉讼与宪法关系之辨》,载胡肖华主编:《权利与权力的博弈》,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年版,第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