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Abstract):
刑事和解作为一种刑事案件的解决方式,为我国刑事司法改革和整个刑事法领域的一体化进程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思路。中西和谐文化传统的交融、被告人与被害人主体地位的回归、罪刑法定和罪刑相当原则从绝对到相对的理论转变,为刑事和解在中国的适用提供了理论依据。作为一种重要的诉讼理念,刑事和解应贯穿刑事诉讼的整个阶段,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具体表现形式。
关键词(KeyWords): 刑事和解;和谐;恢复性司法;相对罪刑法定和罪刑相当原则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司法制度的基础理论问题研究”课题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Author): 陈光中;葛琳;
Email: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17条规定:人民法院对自诉案件,可以进行调解;自诉人在宣告判决前,可以同被告自行和解或者撤回自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96条规定:审理附带民事诉讼案件,除人民检察院提起的以外,可以调解。
- [2]Black’s LawDictionary(7th ed).West Group2000.pp.1173.
- [3]Federal Rules of Criminal Procedure11(e);Wayne R.Lafave,and Jerold H.Israel,Criminal Procedure,930(West Publishing,2nded1992).
- [4]陈玉范、屈广臣:《“私了”问题的法律思考》,载《当代法学》1995年第1期。
- [5]张容、徐卫华:《不能忽视农村犯罪私了现象》,载《法制日报》2001年3月29日。
- [6]宋振远:《犯罪私了现象为何愈演愈烈》,载《半月谈》2003年9月5日。
- [7]关于恢复性司法的几种运作模式参见Gorden Bazemore and Mark Umbreit,A Comparison of four Restoritive Conferencing Models,in Juvenile Justice Bullet2001(2),U.S.Department of Justice.
- [8]I.Aertsen and T.Peters,“Mediation and restorative justice in Belgium”,European Journal on Criminal Policy and Research,vol.6,No.4(1998),pp.507-524。
- [9]关于“恢复性司法”,联合国作出的有影响力的决议或文件有:1999年7月28日联合国作出了题为“制定和实施刑事司法调解和恢复性司法措施”的第1999/26号决议。2000年7月27日,联合国又作出了题为“关于在刑事事项中采用恢复性方案的基本原则”的决议(E/CN.15/2000/L.2/Rev.1)。2000年4月10日至17日在维也纳举行的第十届联合国预防犯罪和罪犯待遇大会期间,在题为“罪犯与受害人:司法过程中的责任与公正问题”议程项目下就恢复性司法进行了讨论。2002年1月31日联合国大会第56届会议通过了“执行《关于犯罪与司法:迎接二十一世纪的挑战的维也纳宣言》的行动计划”探讨了恢复性司法的具体行动计划。2002年4月16日至25日,联合国预防犯罪和刑事司法委员会第十一届会议在维也纳举行,关于“刑事司法制度的改革:实现效能和公正”的临时议程的秘书长报告中,对世界范围内的“恢复性司法”作了详细阐述。2005年4月18-25日在泰国曼谷举行的第十一届联合国预防犯罪和刑事司法大会上,由国际刑法改革与刑事司法政策中心帮助举办的讲习班2——“加强刑事司法改革,包括恢复性司法”(A/CONF.203/10)也对“恢复性司法”作了详细讨论。
- 10张立文:《中国文化的精髓——合和学的考察》,载《中国哲学史》1996年第1-2期,第43页。
- 11《道德经.二十五章》。
- 12《春秋繁露.深察名号》。
- 13《论语.学而第一》。
- 14《论语.颜渊》。
- 15《孟子.公孙丑(下)》。
- 16《道德经.七十三章》、《道德经.八十一章》。
- 17《墨子.兼爱(上)》。
- 18《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司法会议提案》(1941年10月)。
- 19《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指示信》(1943年12月20日)。
- 20《陕甘宁边区司法纪要》(1944年下半年)。
- 21[德]康德:《道德形而上学的基本原则》,《康德文集》,刘克苏等译,改革出版社1997年版,第91页。
- 22[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张企泰译,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46页。其原文是:“……法的命令是:成为一个人,并尊重他人为人。”
- 23参见左卫民、朱桐辉:《谁为主体何为正义——对司法之主体性理念的论证》,载《法学》2002年第7期;周成泓:《司法主体性理念探析——以民事司法制度为中心》,载《甘肃社会科学》2005年第3期。
- 24参见熊秋红:《刑事辩护论》,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95-103页。
- 25参见唐力:《当事人程序主体性原则——兼论“以当事人为本”之诉讼构造法理》,载《现代法学》2003年第5期,第122-127页。
- 26前引22,第228页。
- 2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79页。
- 28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组织编译:《所有人的正义——英国司法改革报告》,中国检察出版社2003年版,第189页。
- 29[德]托马斯.魏根特:《德国刑事诉讼程序的改革:趋势和冲突领域》,樊文译,载陈光中主编:《21世纪域外刑事诉讼立法最新发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40-250页。
- 30《刑事程序保护被害人等附带措施的法律》,宋英辉译,载《诉讼法学研究》2002年第3卷,第446-452页。
- 31《俄罗斯联邦刑事诉讼法典》,黄道秀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9页。
- 32对罪刑相当原则也有学者称之为“罪刑均衡原则”、“罪刑相适应原则”及“罪责刑相当(相适应)原则”,本文采“罪刑相当”的提法。
- 33[意]贝卡里亚:《论犯罪与刑罚》,黄风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第11页。
- 34[英]约翰.亨利.梅利曼:《大陆法系》,顾培东、禄正平译,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29、49页。
- 35前引33,第57页。
- 36参见[英]边沁:《立法理论——刑法典原理》,孙力等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68-91页;[德]康德:《法的形而上学原理》,沈叔平译,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第164-167页;前引22,第101-106、228-229页。
- 37马克昌主编:《近代西方刑法学说史略》,中国检察出版社1996年版,第193页。
- 38参见邱兴隆:《危险的诱惑——刑罚个别化否定论》,载邱兴隆:《罪与罚讲演录》(第1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0年版,第89-112页。
- 39参见陈光中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改专家建议稿与论证》,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年9月版,第8页。
- 40唐峰:《公诉程序中的刑事和解研究——以轻伤害案件为着力点》,载中国法治网http://www.sinolaw.net.cn/news/xrcq/yczpzx/2004828212414.htm
- 41李松、范玲莉、高雪松:《北京朝阳检察院对轻伤害案件相对不起诉:推行刑事和解满意率是100%》,载《法制日报》2006年1月17日。
- 42《德国刑事诉讼法典》第153条a;《日本刑事诉讼法》第248条;我国台湾地区《刑事诉讼法》第253条之二。
- 43陈建民:《受人指使高三学生实施抢劫援引缓诉检察机关挽救失足》,载《法制日报》2002年11月20日。
- 44罗彬:《为一瓶矿泉水儿子被杀父母愿收凶手做义子》,载《重庆晚报》2006年2月24。
- 45李欣悦:《北大医学部男生砍死同班情敌被判处死缓》,载《新京报》2006年3月22日。
- 46高俊玲:《安然判死缓有无‘用钱买命’的嫌疑》,载《中国青年报》2006年3月24日。
- 47参见[日]田口守一:《刑事诉讼法》,刘迪、张凌、穆津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111-1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