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Abstract):
本文从中国近代法理学的诞生与成长过程,《中国法理学发达史》等几部近代法理学代表作品的分析评述,以及中国近代法理学诞生及成长过程中的特点等三个方面,对自清末修律时起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止的中国近代法理学学科的形成和发展作了比较系统的梳理和研究,证明了中国近代法理学是中国现代法理学的学术起点和基础,也是发展和繁荣中国现代法理学的历史资源。
关键词(KeyWords): 近代法理学;诞生;成长;法学史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何勤华;
Email: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①参见梁启超:《中国法理学发达史论》,载《饮冰室合集》文集第五册,上海中华书局1936年版,第42页;王振先:《中国古代法理学》, 上海商务印书馆1929年版,自序。
- ②参见爱汉者等编:《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黄时鉴整理,中华书局1997年影印版,第339页。
- ①根据《中国法律图书总目》(中国政法大学图书馆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民国时期总书目·法律》(北京图书馆编,书目 文献出版社1990年版)以及笔者在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和上海社会科学院图书馆等处收集到的资料作出。
- ①民国时期引入的德国自然法学派代表人物拉德勃鲁赫(G.Radbruch,1878-1949)的著作《法律哲学概论》(德国拿特布尔格斯它原著, 徐苏中译,上海法学编译社1931年),则将法律哲学简化为三个问题:法律是什么(法律的概念)?全体法律现象的意义如何(法律的 发现)?有优于成法的正义的原理么(法律的合理的基础)?见该书著者序。
- ①本文受篇幅限制,无法将这些论文全部列举。关于这些论文的全文以及其他论文的索引,读者可以参阅何勤华、李秀清主编:《民国 法学论文精萃》,第一卷,基础法律篇。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 ②原载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第五册,上海中华书局1936年版,第42-43页,后收入由范中信编辑之《梁启超法学文集》(中国政 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之中。
- ③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第五册,上海中华书局1936年版,第42页。
- ④至于梁启超是否读过《译书汇编》发表的上述攻法子翻译的《世界五大法系比较论》一文,虽然没有确切的史料印证,但根据他1898 年“戊戌变法”失败后流亡海外大量阅读西方及日本书籍来看,他是有可能接触过这篇论文的。
- ⑤同③。
- ⑥同③,第43页。
- ①笔者将这几个版本作了对照,1981年版《盂德斯鸠法意》除了将繁体字改为简体字、将竖排本改为横排本之外,未作任何改动。故以 下引文,均引自1981年版本。
- ② [法]孟德斯鸠:《孟德斯鸠法意》,上册,严复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1页。
- ③同②,第2-3页
- ④同②,第7页
- ①[法]孟德斯鸠:《孟德斯鸠法意》,下册,严复译,第535页。
- ②1881年,由美国传教士傅兰雅(John Fryer,1839-1928)翻译出版了《法律医学》(Principles of Medical Jurisprudence)一书,算是一个例外。
- ③如日本学者织田万:《法学通论》刘崇佑译,上海商务印书馆1907年版,和大石定吉:《法学通论》贺学海译,浙江法政学堂讲义录第一 册,1908年出版发行,即是此种体系。当然,前引王国维翻译之矶谷幸次郎的《法学通论》一书是个例外,它涉及的也都是法学总论的 内容。
- ④孟森编:《新编法学通论》,上海商务印书馆1911年版,第28页。
- ⑤同④,第28-29页。
- ⑥详细请见同上书,第二编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章。
- ①[日]穗积重远:《法理学大纲》,李鹤鸣译,上海商务印书馆1928年版,第157页。
- ②同①,第158页。
- ③同①,第159页
- ① [日]穗积重远:《法理学大纲》,李鹤鸣译,上海商务印书馆1928年版,第201页。
- ② 以上四个方面是就总体而言的。至于当时学者论述比较集中的法治、法学方法论和法的概念等问题的具体内容的展开,可参见张 骐:《继承与超越——二十世纪前半叶中国法理学回顾论纲》,载《中外法学》2000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