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Abstract):
中国传统信任结构的总体特征是“儒法并存,以儒为主”。其中儒家信任结构重亲疏之别,以互惠原则为基础;法家信任结构重公私之分,以赏罚机制为基础。中国传统信任结构既与传统法制互动,也对现代法治有深刻影响。
关键词(KeyWords): 信任结构;传统法文化;法治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萧伯符,易江波
Email: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① [美]弗朗西斯·福山:《大分裂: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的重建》,刘榜离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1月版,第18页。
- ② 郑也夫:《信任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年8月版,第104~105页。
- ③ 郑也夫:《“中国的信任危机”》,载《信任的危机--中国当代社会热点问题十三讲》,团结出版社2003年1月版,第151页。
- ④ 张玉书:《新修康熙字典》。
- ⑤ 阎步克:《春秋战国时“信”观念的演变及其社会成因》,载《历史研究》1981年第6期,第4页。
- ① 《尚书·尧典》。
- ② 《易·中孚》。
- ③ 《诗·卫风·氓》。
- ④ 《礼记·礼器》。
- ⑤ 《左传·成公十五年》。
- ⑥ 《论语·子路》。
- ⑦ 《孟子·离娄下》。
- ⑧ 《吕氏春秋·仲冬纪·当务》。
- ⑨ 《论语·子路》。
- ⑩ 《荀子·致士》。
- (11) 《荀子·不苟》。
- (12) 《荀子·修身》。
- (13) 《孟子(尽心下》。
- (14) 《论语·学而》。
- (15) 《论语·颜渊》。
- (16) 《论语·尧曰》。
- (17) 《孟子·尽心下》。
- (18) 《荀子·王霸》。
- ① 《论语·宪问》。
- ② 金耀基:《金耀基自选集》,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6月版,第98页。
- ③ 杨联升:《报:中国社会关系的一个基础》,载刘纫尼等译:《中国思想与制度论集》,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77年版,第350页。
- ④ 《礼记·乐记》。
- ⑤ 《礼记·曲礼上》。
- ⑥ 《孟子·离娄下》。
- ⑦ 《论语·宪问》。
- ⑧ 《礼记·表记》。
- ① 《国语·鲁语上》。
- ② 《左传·僖公九年》。
- ③ 《左传·成公十二年》。
- ④ 《左传·襄公十一年》。
- ⑤ 《左传·襄公元年》。
- ⑥ 《说文》。
- ⑦ 《说文通训定声》。
- ⑧ 《说文》。
- ⑨ 杨联升:《报:中国社会关系的一个基础》,载刘纫尼等译:《中国思想与制度论集》,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77年版,第350页。
- ⑩ 《论语》朱熹注。
- (11) 《汉书·艺文志》。
- (12) 《说文》。
- (13) 《商君书·靳令》。
- ① 《商君书·赏刑》。
- ② 《管子·小匡》。
- ③ 事见《史记·商君列传》:“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 ④ 《商君书·修权》。
- ⑤ 《韩非子·饰邪》。
- ⑥ 《韩非子·有度》。
- ⑦ 《商君书·画策》。
- ⑧ 《商君书·修权》。
- ⑨ 《韩非子·备内》。
- ⑩ 《韩非子·亡征》。
- (11) [日]谷川道雄著:《中国中世社会与共同体》,马彪译,中华书局2002年12月版,第65页。
- (12) 同(11) 。
- (13) 《商君书·修权》。
- (14) 《韩非子·饰邪》。
- ① 《韩非子·饰邪》。
- ② 《韩非子·亡征》。
- ③ 据西汉桓谭《新论》(转引自明代董说《七国考》),见游绍君、吴传太:《中国政治法律制度简史》,湖北人民出版社1982年12月版,第87页。
- ④ 《韩非子·主道》。
- ⑤ 《史记·商君列传》。
- ⑥ 《荀子·正论》。
- ⑦ 《韩非子·八经》。
- ⑧ 《韩非子·主道》。
- ⑨ 张维迎:《信息、信任与法律》,三联书店2003年8月版,第63页。
- ⑩ 《韩非子·难一》。
- (11) 《韩非子·扬权》。
- ① 《睡虎地秦墓竹简·语书》,见杨家骆主编:《中国法制史料》(第二辑第一册),鼎文书局印行。
- ② 《史记·黔布列传》。
- ③ 杨念群:《儒学作为传统中国“意识形态”合法性的历史及其终结》,载赵汀阳主编:《年度学术2003》,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版,第21页。
- ④ 同③ ,第33页。
- ① 郑也夫:《代价论:一个社会学的新视角》,三联书店1995年版,第41~42页。
- ② 林端:《儒家伦理与法律文化:社会学观点的探索》,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91~92页。
- ③ [意]安东尼奥·阿马萨里:《中国古代文明--从商朝甲骨刻辞看中国上古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155页。
- ④ 《礼记·礼运》。
- ⑤ 《汉书·贾谊传》。
- ⑥ 《管子·七法》。
- ⑦ 《管子·七臣七主》。
- ⑧ 肖永清:《中国法制史简编》,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24页。
- ① 郑也夫:《代价论:一个社会学的新视角》,三联书店1995年版,第55页。
- ② 秦晖:《吏治改革:历史与文化的反思》,载赵汀阳主编:《论证3》,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24页。
- ③ 同② ,第330页。
- ④ 《韩非子·奸劫弑臣》。
- ⑤ 《管子·明法解》。
- ⑥ 《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 ① 金耀基:《金耀基自选集》,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6月版,第31页。
- ② 黎明:《中国人为什么这么“愚蠢”》,华龄出版社2003年版,第122~123页、第126页。
- ③ 何兆武:《西方哲学精神》,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8页。
- ④ 崔宜明:《契约关系与诚信》,载《学术月刊》2004第2期,第19页。
- ① 杨明斋:《评中西文化观》,上海书店1991年版,第267页。
- ② 参见沙莲香:《中国民族性(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3页。
- ③ 同② ,第25~26页。
- ④ 林毓生:《中国传统的创造性转化》,三联书店1988年12月版,第16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