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Abstract):
犯罪概念理论经历了从形式的概念到实质的概念,又从实质的概念到形式与实质相统一的概念,再从统一的概念到形式与实质相分裂的概念这样一个发展过程,成为刑法学的一大困惑。在这个问题上,外国刑法学最终走向了不可知论,而中国刑法学则滑向了形而上学唯物论。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其原因在于到目前为止,中外刑法学都只是孤立、片面、静止地研究犯罪概念,不了解概念的相互联系和运动发展。犯罪概念是由先于刑法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刑法的任务不在于解决犯罪概念问题,而在于运用已先于自己而存在的犯罪概念来作出判断。刑事司法的任务是在刑法判断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推理。犯罪概念的形成、运用犯罪概念所进行的刑法判断、以及运用犯罪概念和刑法判断所进行的刑事司法推理,是犯罪概念运动的一个完整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犯罪作为一个概念它是统一的,不存在形式概念与实质概念之分,也不存在立法概念与司法概念之分。
关键词(KeyWords): 概念;判断;推理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李居全,胡学相
Email: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② [英]Janet Dine、James Gobert: Cases and Materials on Criminal Law, Blackstone 1993, p18.
- ① 李海东:《刑法原理人门(犯罪论基础)》,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代自序”第6页。
- ② 《墨子》,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第142页。
- ③ 中国刑法史上犯罪概念产生的时间还要早,不过在墨子之前,没有人像墨子这样明确表述过。最早产生的犯罪概念也属于形式的犯罪概念,具体内容参见李居全:《论我国刑法史上犯罪概念的产生》,载《法学评论》1997年第4期。
- ④ [英]霍布斯:《利维坦》,梨思复等译,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226页。
- ⑤ 同④ ,第227页。
- ⑥ 参见马克昌主编:《近代西方刑法学说史略》,中国检察出版社1996年版,第208页。
- ⑦ 参见陈兴良:《社会危害性理论--一个反思性检讨》,载《法学研究》2000年第1期,第4页。
- ① [意]杜里奥·帕多瓦尼:《意大利刑法学原理》,陈忠林译,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74页。
- ② [法]卢梭:《社会契约论》,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第8页。
- ③ 同② ,第36-37页。
- ④ [意]贝卡利亚:《论犯罪与刑罚》,黄风译,中国百科全书出版社1991年版,第71页。
- ⑤ 同④ ,第67页。
- ⑥ [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等译,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95-96页。
- ⑦ 同⑥ ,第228页。
- ⑧ 参见陈兴良:《社会危害性理论--一个反思性检讨》,载《法学研究》2000年第1期,第10-11页。
- ⑨ 李海东:《刑法原理入门(犯罪论基础)》,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代自序”第8页。
- ① 王世洲:《中国刑法理论中犯罪概念的双重结构和功能》,载《法学研究》1998年第5期,第123页。
- ② 参见陈兴良:《社会危害性理论--一个反思性检讨》,载《法学研究》2000年第1期,第12-13页。
- ① 参见《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7年版,第830页;彭漪涟:《概念论》,学林出版社1991年版,第27页;章沛主编:《辩正逻辑基础》,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209页。
- ① 参见彭漪涟主编:《概念论》,学林出版社1991年版,第28页;刘景泉:《辩证逻辑概论》,中山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134页。
- ② [德]黑格尔:《逻辑学》(下卷),商务印书馆1976年版,第543页。
- ③ 参见[日]大塜仁:《犯罪论的基本问题》,冯军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51页;[日]小野清一郎:《犯罪构成要件理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4页。
- ④ 高仰止:《刑法总论之理论与实用》,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出版,第139页。
- ① 参见张世珊:《辩证逻辑学》,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第136页。
- ② 参见刘景泉:《辩证逻辑概论》,中山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166页;章沛主编:《辩证逻辑基础》,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225-226页。
- ③ 参见[俄]H·Φ·库兹涅佐娃等主编:《俄罗斯刑法教程》(总论),黄道秀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第539页。
- ① [意]贝卡里亚:《论犯罪与刑罚》,黄风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第12页。
- ② [美]George P. Fletcher: Basic Concepts of Criminal Law,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8, p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