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Abstract):
犯罪构成的实践运用首先是基于对犯罪构成这一规格模型的认识和理解。犯罪构成一旦成型即获得客观存在的属性 ,成为一种中性的规格模型 ,不得随意改变。犯罪构成只有与犯罪事实相结合才具有实践价值。犯罪事实只有经过人的评价和判断 ,才能与犯罪构成进行连接与匹配。通过对犯罪构成的认识和理解、通过对犯罪事实的认识和理解 ,将两者紧密的结合起来 ,完成对犯罪构成的实践运用 ,就是一个犯罪构成的规范评价过程
关键词(KeyWords): 犯罪构成;犯罪事实;价值评价;规范评价;实践运用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杨兴培
Email: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①[日]西园春夫:《刑罚的根基与哲学》,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版,第33
- 同②。
- 冯亚东:《刑法的哲学与伦理学》,天地出版社1996年版,第136页。
- 参见李学尧:《法治与艺术:论职业法律家显贵的理由》,载《法学》2001年第1期。
- 参见张乃根:《西方哲学史纲》,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51页
- ①冯亚东:《刑法的哲学与伦理学》,天地出版社1996年版,第79--80页
- 孙伟平:《事实与价值》。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10页。
- 同①,第216页。
- 周光权:《犯罪事实在司法活动中的重构》,载《刑事法评论》第4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17页。
- 参见李德顺:《价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01-108页。
- 陈兴良:《刑法哲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83-84页。
- 同①,第155页。
- 孙伟平:《事实与价值》。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07页。
- 孙伟平:《事实与价值》。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41-146页。
- 陈兴良:《刑法哲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9页。
- 周光权:《犯罪事实在司法活动中的重构》,载《刑事法评论》第4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13页
- ①孙伟平:《事实与价值》。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57页,第163页
- ①参见[苏]特拉伊宁:《犯罪构成的一般学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58年版,第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