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Abstract):
知识产权刑事法律保护的核心在于价值取向的科学与合理。就中国知识产权刑事法律保护的价值选择来看 ,首先 ,在保护边界的划分上 ,应立足于保护主义的立场 ,同时济之以自由主义的补充 ;其次 ,在保护重心的确定上 ,应强调私权保护优先 ,同时兼顾竞争秩序的维护 ;最后 ,在保护战略的选择上 ,应兼采多种战略 ,实现形式的强保护与实质的弱保护的有机结合。据此 ,文章在分析中国现有知识产权刑事法律保护体系缺陷的基础上 ,提出了完善我国知识产权刑事立法的几点设想 :一是采取结合型立法模式 ,充分发挥附属刑法的作用 ;二是增加、充实有关犯罪 ,使知识产权刑法保护具有适度的超前性 ;三是调整刑罚结构 ,重视罚金刑和资格刑的适用 ;四是完善刑事诉讼程序 ,着力加强对知识产权犯罪被害人的刑事赔偿
关键词(KeyWords): 知识产权;反思;重构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田宏杰
Email: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①②③④⑤参见卢艳刚:《中国商标专用权的行政保护》,http: www.zcica.com,2002年3月16日。
- 参见朱兴有、魏赛娟主编:《经济犯罪研究》,法律出版社2000年5月版,第215页。
-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保护知识产权现状》,五洲传播出版社1994年6月版,第5页。
- 参见孙万怀:《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刑事责任基础构造比较》,载《华东政法学院学报》1999年第2期。“知识经济”是1990年联合国研究机构为描述我们所处的时代特征而提出的概念,1996年经合组织(OECD)明确定义为“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根据这一定义可知,知识经济是指以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为基础、以智力资源为依托,以高科技产业为支柱,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经济。
- ①②③④⑤⑥参见吴汉东、胡开忠等:《走向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产权法》,法律出版社2002年10月版,第28页。信息经济学理论认为,知识、信息是一种特殊商品,具有公共产品的某种属性。
- 详请参见【美】罗伯特·考特、托罗斯·尤伦:《法和经济学》,张军译,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版,第147页;吴汉东:《关于知识产权基本制度的经济学思考》,载《法学》2000年第4期。
- 《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协议)》序言。
- 张文显:《二十世纪西方法哲学思潮研究》,法律出版社1996年12月版,第129页。
- 自由主义与保护主义的对立,集中体现在对著作权的保护问题上。“自由主义认为思想创作莫不直接或间接有赖于先人思想之启发,因而个人创作乃社会产物,其利益应属社会,人人得以自由利用。保护主义认为,著作权为特殊之排他的绝对权,应与一般私权同等保护。因人之精神生活,为人格之一部分,其思想之具体体现,亦应为人格之一部分而受到尊重,详请参见萧雄淋:《新著作权法逐条释义》(一),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6年版,第1条释义说明。
- 关于知识与权力的转换关系,法国思想家福柯在《规训与惩罚》(北京三联书店)和《性史》(青海人民出版社)两书中有详细的论述。
- ①②③④⑤参见刘茂林:《知识产权法的经济分析》,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第83页;赵国玲主编:《知识产权犯罪调查与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11月版,第307~312页。
- 参见张文显:《法哲学范畴研究》(修订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10月版,第365页。
-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102~103页。
- 参见赵国玲等:《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犯罪的刑法规制》,载《中外法学》2001年第2期。
- 参见郑成思译:《关贸总协定与世界贸易组织中的知识产权协议》,学习出版社1994年版,第43页。
- ①②③④⑤⑥参见赵国玲主编:《知识产权犯罪调查与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11月版,第94~104页。根据美国商业软件联盟的估计,因为盗版软件的出现每年会使他们的损失超过100亿美元,而其中三分之一是来自亚洲,中国更是最为严重的地区。
- 参见曲三强:《被动立法的百年轮回———谈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发展历程》,载《中外法学》1999年第2期。
- 参见廖中洪:《中美知识产权刑事保护的比较研究》,载《法律科学》1997年第3期;聂洪勇:《知识产权的刑法保护》,中国方正出版社2000年10月版,“前言”第2页。
- 世界研究国际竞争力的权威机构、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研究院将科技竞争力分为5大要素,计26项指标,其中与知识产权有关的指标就有5项。这5项指标具体是:本国居民获本国专利数量,本国居民获本国专利数量增长率,本国居民获外国专利数量,每10万本国居民拥有的有效专利数量和知识产权保护程度。
- 参见林炳辉:《知识产权制度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载《知识产权》2001年第3期。
- 参见李仁玉、徐国健主编:《知识产权立法浅议》,载《科技与法律》1999年第2期。
- 参见曲三强:《被动立法的百年轮回———谈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发展历程》,载《中外法学》1999年第2期。
- ①②参见孙万怀:《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刑事责任基础构造比较》,载《华东政法学院学报》1999年第2期。
- 吴汉东、胡开忠等:《走向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产权法》,法律出版社2002年10月版,第78页。
- ①②③参见胡弛:《侵犯著作权犯罪比较研究》,载《刑法问题与争鸣》(第5辑),中国方正出版社2002年8月版,第311页。
- 参见郑成思:《知识产权论》,法律出版社1999年1月版,第321页。
- 参见胡志坚:《论我国加入WTO后商标权刑法保护的完善》,载《人民检察》2002年第11期。
- ①②③参见唐稷尧:《知识产权犯罪:利益背景与刑事控制》,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02年第3期。
- 参见李文燕、田宏杰:《全球化背景下完善我国商业秘密法律保护之构想》,载《山东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第3期。
- 参见储槐植:《论刑法现代化》,载《中外法学》2000年第5期。
- ①②③参见王作富主编:《刑法完善专题研究》,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407~408页。
- G·Shubert.Jurisprudence.转引自林飞:《经济违法行为的法律经济学分析》,载《法学论坛》2001年第6期。
- 参见唐稷尧:《知识产权犯罪:利益背景与刑事控制》,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02年第3期。
- ①②③参见廖中洪:《中美知识产权刑事保护的比较研究》,载《法律科学》1997年第3期。
- 参见李晓明、辛军:《对侵犯商业秘密罪的再研究》,载《法学》2002年第6期。
- 最高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