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Abstract):
本文以唯物史观为理论根据,揭示了经济全球化与法学演进的内在联系,从四个方面论述了两者互动的发展规律:1.第一轮经济全球化与法学的独立;2.第二轮经济全球化与法学的分科;3.第三轮经济全球化与法学的多元;4.第四轮经济全球化与法学的更新。
关键词(KeyWords): 经济全球化;法学演进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李龙
Email: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①德国康采恩“戴姆勒-克莱斯勒”理事会主席J·E·斯任普在柏林的一次讲演中提到了经济全球化的十大作用, 参见《关于经济全球化的十个论题》,载《国外社会科学》2001年第1期。
- ②曾任里根、克林顿两届美国政府战略顾问的爱德华·勒特韦克在1999年出版的《涡轮资本主义》一书中,对经济 全球化持否定态度,认为会导致“民主法西斯主义”,转引自陆象淦:《经济全球化与当代资本主义民主危机》,载 《国外社会科学》2001年第1期。
- ③青年学者张清、高政在IVR南京会议上提供的论文,认为经济全球化可分为两个阶段。
- ④著名学者郑必坚在《经济全球化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共产党》一文中认为,经济全球化在历史上历经了三轮,参见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0年第4期。
- ①李慎之在《全球化与中国文化》(参见《太平洋报》1994年2月)一文中认为:全球化自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就开始 了;加拿大学者哥德·弗兰克教授也有类似看法。中外不少学者同意这一观点。
-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6页。
- ③[美]道格拉斯等:《西方世界的兴起》,张炳九译,学苑出版社 1988年版,第 140页。
- ①何勤华:《西方法学史》,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08页。何勤华这一观念无疑是对的,但要指出的是, 当时尚未使用“人权”这一概念,只能说有人权思想。
- ②[英]昆廷·斯金纳;《现代政治思想的基础》,段胜武、张云秋、修海涛等译,求实出版社1989年版,第215页。
- ③[美]爱德华·勒特韦克:《涡轮资本主义》,第209页。
- ④同③,第210页。
- ①[英]昆廷·斯金纳:《现代政治思想的基础》,第 216页。
- ②[美]哈罗德·J·伯尔曼:《法律与革命》,贺卫方、高鸿钧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第49页。
- ③转引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吴象婴、梁赤民译,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92页。
- ④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91页。
- ①它是“二战”后新出现的一个法学派别,在理论上杂乱无章,力图发现三大学派之间可以相互融合的理论因素,以 凑成一种“新颖”的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国的哈尔、澳大利亚的斯通和美国的博登海默。
- ②该学派强调运用多元的方法,从多元(不同)的角度去探讨法的概念和法的功能,其理论基础是相对论。代表人物 有丹麦的乔根。
- ③该学派是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兴起的美国批判法律研究运动中分离出来的新法学思潮,其内部又分很多派别, 如自由主义女权主义、激进派女权主义等等。其主要代表有美国的麦金侬、韦斯特、米诺等。
- ④存在主义法学是在一种带有悲观色彩的非理性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法学理论,主张从个 人的存在和自由来认识法律。其代表人物有荷兰的霍姆斯、墨西哥的西奇斯。(以上均参见吕世伦主编:《现代西 方法学派》,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年版。)
- ①朱景文:《全球化与中国法制的回应》,2000年10月在IVR亚洲分会南京研讨会上的发言。
- ①《国外社会科学》2001年第1期,第26页。
- ①房宁、王小东、宋强:《全球化阴影下的中国之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6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