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Abstract):
本文认为,行政过程中相对人的程序性权利是实现程序公正的基本要素。文章首先探讨了实体性权利与程序性权利的内在联系,并以此为基础对行政过程中相对人的程序性权利之具体内容进行分析,明确提出了行政过程中相对人应当享有的旨在保障“最低限度公正”的程序性权利。文章最后从行政程序立法的角度,探讨了程序性权利之保障与救济的法律途径。
关键词(KeyWords): 行政程序;程序性权利;实体性权利;程序性权利的救济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中国社会转型中的行政程序研究”课题的部分研究成果。
作者(Author): 王锡锌
Email: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①关于法律程序的结构,笔者在一篇有关行政程序基本原理问题的论文中进行了较详细的讨论。参见罗豪才、王锡 锌:《行政程序法与现代法治国家》,载《行政法论丛》第3卷,法律出版杜2000年版。
- ①《牛津法律大辞典》,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年版,第706页。
- ②参见张文显:《法学基本范畴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 ③ J.Raz,On the Nature of right,in xciii Mind(1984),p.194.
- ④关于这一方面的进一步的讨论,参见Ronald M.Dworkin,A Matter of Principle,Oxford(1985),chapter3。
- ①例如,英国行政法学者Denis Galligan在一篇题为《社会福利中的程序权利》的文章中,就提出并探讨了这一情况下 的程序性权利问题。参见Denis Galligan,“Procedural Rights in Social Welfare”,in Anna Coote(ed.),The Social Welfare of Citizens -Developing New Social Rightss,Rivers Oram Press(London1992),p64。
- ②这一概念是由康乃尔大学教授萨默斯在一篇有关法律程序价值的论文中提出的。但是萨默思教授在其论文中拒 绝使用“内在价值”(intrinsic value)这一概念,而使用“过程价值”(process value)口其实,“过程价值”可能导致一种 认识上的误解,即认为这些价值只是“过程”的,而与结果无关。但事实上,程序自身所具有的价值与结果有效性 并不是必然相互排斥的。“内在价值”的概念暗示,程序自身的价值对结果而言也可以具有有效性。参见Robert S.Summers,” Evaluating and Improving Legal procedure-A Plea For Process Values”,in 60 Cornell Law Review Vol。 (1974),p。3。
- ①从历史的角度考察,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正当法律程序”条款的适用和解释,虽然存在一定的冲突和“不一致”现 象,但是根据一些宪法学者的解释,这些冲突恰恰反映出最高法院为了在由于社会的急剧变化而造成的复杂情 况下通过“正当程序”而限制政府权力,保障公民权利的努力。参见Erwin Chemerinsky,Constitutional Law: Principles and Policies,New York:Aspen Law& Business(1997),chapter7,“procedural dueprocess”.
- ② Justice Douglas’s comments in Joint Anti-Fascist Refugee Comm。v。McGrath,341 U。S。123。179(1951).
- ①参见季卫东:《程序比较论》,载《比较法研究》1993年第1期,第5页。
- ②兼子一:《民事诉讼法》(中译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一章。
- ③关于程序法对实体法的创制和发展功能,王亚新在其为日本诉讼法学者谷口安平《程序的正义与诉讼》一书所作 的序言《民事诉讼的程序、实体和程序保障》一文中进行了探讨。虽然他的探讨是从程序法与实体法的角度而展 开的,但笔者认为这些探讨同样适用于程序权利与实体权利的关系。参见[日]谷口安平:《程序的正义与诉讼》, 王亚新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代译序第5-6页。
- ④ A.V.Dicey,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Constitution,(1952,9th edition),p.202.
- ①Kenneth Culp Davis, Administrative Law Text, 3rd edition, West Publishing Company 1972, p. 245. See also MartinH. Redish and Lawrence C. Marshall, "Adjudicatory Independence and the Value of Procedural Due Process", 95YaleLaw Journal (1986), P. 492.
- ②但是,对于利益和偏私的具体因素,都需要作进一步的分析。例如,裁判者对有关法律的既定理解是否必然构成偏 私呢?美国联邦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伦奎斯特认为:一个法官来到法院但却对有关的法律没有自己的理解和认 识,这只能说明他不具备作为一个法官的资格,而不能说明他没有偏私。另外,即便是在裁判者对其所裁判的案 件确有利益或偏私的情况下,当事人申请回避的权利也是有限制的。在美国,法院发展出一种“必要性理论”(the doc trine of necessity),认为如果由于当事人行使申请回避的权利可能导致案件无法由任何“合格的”机构或个人 来主持或裁判,申请回避权就应当受到限制。
- ① See 5U.S.C. 554(d)。
- ② See MSA 4-214(a)and(b).
- ③See FTC v。 Cement Istitute,333U.S.683(194).
- ④参见R·偌契克:《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中译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330页。
- ⑤See S.A.De Smith,Judicial Review of Administrative Action,4th Edition,London:Stevens and Sons 1980,P.196.
- ①See Ceoffrey A. Flick, Natural Justice: Principles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2nd edition, Sydney: Butterworths1984. p. 51.
- ②See Untied Nations 1966, The International Covenant on Civil and Political Rights, Art. 14(1 ).
- ③Amerian Convention on Human Rights, 1969, Art. 8(1 ).
- ④European Convention on The Protection of Human Rights and Fundamental Freedoms, 1950.
- ⑤L. Fuller, The Morality of Law,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69).
- ⑥在美国,联邦行政程序法要求,正式的行政裁决程序以审判式听证程序进行。
- ⑦Richard A.Posner,“The Cost of Rights”,32Tulsa L。J.(1996),pp1-4
- ⑧M·D·贝勒斯:《法律的原则:一个规范的分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23-26页。
- ①牛津大学行政法学者 Denis Galligan将这两方面的要求概括为法律程序的“平等和一致性原则”。他强调,法律面 前平等乃是一个有序和公平的社会的基础。参见 Denis Galligan“Procedural Rightsin Social Welfare”,in Anna Coote (ed。)The Social Welfare of Citizens——Developing New Social Rights,Rivers Oram Press(London1992),pp.60-61.
- ②Richard Pierce, Sidney Sharpro and Paul Verkuil,Administrative Law and Process, New York; Poundation Press1979. P 127.
- ③K C. Davis, Discretionary Justice: A Preliminary Inquiry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1969, pp 167 -- 168.
- ④See M. D Balyes, Procedural Justice: Allocating to Individuals Kluwer Academic Publichers, pp. 92 - 94. 但是应当注意,对“比较的正义”这一概念,人们提出了很多质疑。一个被指控的刑事被告人可以以他的同犯逍遥法外为理由而认为对他的指控不符合正义吗?一个负有纳税义务的个人X可以以与他情况相同的Y没有纳税而指责对其征税的行为不符合正义吗?有的学者甚至认为,从道德上看,强调“比较的正义”也是存在问题的,因为这将鼓励人性中“贪恋和妒嫉”等弱点。SeeJohn E.Coon,“Consistency”,75 California Law Review 1986,pp.59-133.
- ① See Contractors Transportation Corporation v. United States, 537F2d1160(4th Cir, 1976).
- ②See Del Mundo v. Rosenberg 341F Supp345(C. D. Cal. 1972).
- ③MSA 5-116(c)(8)(iii).从理论上讲,遵守先例原则也可能导致一些问题。例如,如果被遵守的先例是错误的, 或者随着时间的推移,先例已经不再适合现在的要求等等,在这些情况下,一昧地遵守先例可能意味着法律的保 守和僵化。但是,即便如此,一些学者仍然认为边守先例有其不可否认的意义。他们争辩道:()遵守先例可以保 证法的确定性和可预测性(predictability);(2)人们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过去的经验来处理当下的事情;(3)遵守 先例符合效率的要求;(4)遵守先例可以促使法律的一致性(coherence or consistency)。参见 David Lyons,“Formal Justice and Judicial Precedent”,38Vanderbilt Law Review1985,pp。495-512。
- ④See Geoffrey A。Flick,Natural Justice:Principles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2nd edition,Sydney:Butterworths(1984).
- ⑤相对人在行政过程中是否应当拥有抵抗权在理论和实践中均存在较大争议。笔者认为,虽然行政行为无效理论 可以为抵抗权提供某些正当性基础,但抵抗权的行使会受到行政过程中一系列实际因素的制约,因此对相对人 的抵抗权应持一种谨慎态度。抵抗权的存在和行使不能仅靠法理上的推导,而需要制定法上明确的规定。关于抵 抗权诸问题,笔者将在《行政行为无效理论和抵抗权问题》一文中另行探讨。
-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49条。
- ②对申诉权进行限制的一个最主要因素是决定的终决性(finality)。如果决定总是处于无休止的复议、诉讼乃至申诉 之中,决定的终决性就会受到影响,其结果将影响到法律上权利义务的确定性。对于个人来说,如果决定不具有 终决性,个人就无法根据已经作出的决定安排自己的行为,也无法对将来作出预测。就我们所谈论的申诉权而 言,笔者认为,个人对于任何针对他而作出的决定都应当享有至少一次申诉的机会,没有任何途径可对之提出申 诉的法律决定在理沦上很难得到正当化。
- ①一些学者以实证的方法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对法律程序与人们所获得的“正义感”进行研究。他们的研究结果暗 示程序性权利的充分行使与他们所感觉到的正义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正义在很多情况下是主观的,需要被人 们感觉到。See,Latour,Houlden,Walker,and Thibaut,“Procedure:Transnational Perspective and Preferences”,86Yale L.J.258(1976),and Houlden,Latour,Walker,and Thibaut,“Preference for Models Of Dispute Resolution as a Function of Process and Decision Control”,13 J Experimental Soc.Psych.(1978).
- ①对于违反法定程序的行政行为,相对一方是否有权予以直接的抵抗,在理论上涉及到违反程序的行政行为的法律 效力问题。如果违反程序的行政行为是无效的行政行为,则该行为自始至终没有效力,那么相对一方有权进行抵 抗;如果违反程序的行政行为属于可撤销的行政行为,则该行为在被依法正式撤销之前仍然具有法律效力;相对 一方不得对该行为行使抵抗权。有关违反程序的行政行为的效力问题,参见 S.A.De Smith,Judicial Review of Ad- ministrative Actions,London:Stevens and Sons 1980,p.196.
- ②例如,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法院可以判决撤销违反法定程序的行政行为并责令行政机关重新作出行政行为。
- ③(3)(4)两种观点在主张“程序主义”(proceduralism)和“法律形式主义”(legal formalism)的国家具有相当的代表性。
- ①参见王名扬;《法国行政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664页。
- ②参见罗传贤:《行政程序法基础理论》,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0年版,第261页。
- ③我国《行政复议条例》第42条第2款规定,复议机关对于具体行政行为有程序上不足的,可以在复议决定中责令 行政机关补正,但是没有对补正的具体适用条件作出规定。遗憾的是,在新制定的《行政复议法》中,对这一问题 仍然没有作出具体规定。
- ④参见王名扬:《英国行政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51-153页。
- ①See Richard H. Fallon, "Some Confusion About Due Process, Judicial Review, and Constitutional Remedies", 93Colum. L. R (1993 ).
- ②Denis Galligan, "Procedural Rights and Social Welfare", in Anna Coote(ed. ), The Social Wilfare of Citizens -- DerelopingNew Social Rights, Rivers Oram Press(London1992), pp. 61 -- 62.
- ③K. C. Davis, Discretionary Justice, Baton Rouge (19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