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Abstract):
本文首先澄清了关于犯罪构成要件类别争论中存在的一个本源性问题 ,在此基础上 ,从我国犯罪构成理论体系特点入手 ,论证了犯罪构成三要件说。作者认为 ,如果在构成要件中不包括行为人的人身特征 ,必然违背我国犯罪构成原理的基本规律 ,因而否定了在行为主体方面存在犯罪构成要件是错误的观点 ;“合法权益受到侵犯”作为行为的性质之一 ,不可能与行为主体、行为的主观方面和行为的客观方面并列 ,无论在立法层面上还是从定罪的结局来看 ,合法权益受到犯罪侵犯性都不具有前置性地限定行为是否成立犯罪的功能 ;理论上对具体犯罪客体的争论对于司法实践中犯罪的认定毫无影响
关键词(KeyWords): 犯罪构成;要件;体系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肖中华
Email: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① 法律出版社 1 982年版的高校试用教材《刑法学》首次提出“四要件”说 ,尔后这一主张相继为一些高校刑法学教材沿用
- 冯亚东 :《理性主义与刑法模式》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 999年版 ,第 1 73-1 75页。
- 转引自宣炳昭等编 :《犯罪构成与刑事责任———刑法学研究综述》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 993年版 ,第 4 8页以下。
- 参见李守芹 :“论犯罪构成的要件” ,载《河北学刊》1 983年第 3期。
- 陶积根 :“犯罪主体不是犯罪构成要件” ,载《政治与法律》1 986年第 2期。
- 参见傅家绪 :“犯罪主体不应是犯罪构成的一个要件” ,载《法学评论》1 984年第 6期。
- 参见杨兴培 :“犯罪主体的重新评价” ,载《法学研究》1 997年第 4期
- 在我国刑法中 ,“行为”一词具有多重含义 ,有时泛指一切行为 (包括犯罪与非犯罪行为 ) ,有时指成立犯罪的行为即犯罪行为 ,有时专指与主观方面分开考察的客观行为 (参见熊选国 :《刑法中行为论》 ,人民法院出版社 1 992年版 ,第 4页以下 )。
- 参见傅家绪 :“犯罪主体不应是犯罪构成的一个要件” ,载《法学评论》1 984年第 6期。
- 胡学相 :“要件挑选原则与犯罪主体” ,载《政治与法律》1 988年第 4期。
- 参见陈朴生 :《刑法专题研究》 ,台湾三民书局 1 988年版 ,第 1页以下。
- 参见赵秉志、肖中华 :“我国与大陆法系犯罪构成理论的宏观比较” ,载《浙江社会科学》1 999年第 2期
- 参见高铭暄主编 :《中国刑法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 989年版 ,第 87-88页。
- 参见赵秉志主编 :《刑法争议问题研究》(上卷 ) ,河南人民出版社 1 996年版 ,第 1 83页。
- 参见杨兴培 :“犯罪构成的反思与重构 (下 )” ,载《政法论坛》1 999年第 2期。
- 参见张文 :“犯罪构成初探” ,载《北京大学》(社哲版 ) 1 984年第 5期 ;张明楷 :《犯罪论原理》 ,武汉大学出版社 1 991年版 ,第 1 34 -1 35页
- 参见唐世月 :“犯罪客体不应作为犯罪构成要件” ,载《法学杂志》1 998年第 6期。
- 张明楷 :《犯罪论原理》 ,武汉大学出版社 1 991年版 ,第 1 35-1 37页 ;李静 :“再论犯罪客体———对传统犯罪客体理论的质疑” ,载《山东法学》1 992年第 2期。
- 高铭暄主编 :《刑法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1 989年版 ,第 95页。
- 参见孙国祥 :《经济刑法原理与适用》 ,南京大学出版社 1 995年版 ,第 6 2 8页。
- 李洁 :《犯罪对象研究》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 998年版 ,第 2 6 -2 7页。
- 赵秉志主编 :《刑法争议问题研究》(上卷 ) ,河南人民出版社 1 996年版 ,第 1 77页。
- 顾永忠 :“犯罪构成理论新探” ,载《政法论坛》1 985年第 3期。
- 参见高铭暄主编 :《刑法学原理》(第一卷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 993年版 ,第 4 58页。
- 参见顾永忠 :“犯罪构成理论新探” ,载《政法论坛》1 985年第 3期 ;何秉松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犯罪构成理论新体系” ,载《法学研究》1 986年第 1期。
- 参见刘生荣 :《犯罪构成原理》 ,法律出版社 1 997年版 ,第 1 34页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