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Abstract):
党中央在治国理政方面的战略安排与决策部署的科学性源于对中国与世界、现代与传统关系的正确把握,而十九大报告则生动地体现了对这些关系的把握。十九大报告对这些关系的把握体现在对"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强调上。中国要在未来发展中找回自我,就必须弘扬传统;中国要在未来发展中融入世界,就必须厉行法治。现代法治是"人"的法治,而人又是生活在文化传统中的,所以法治离不开传统。中华文化的个性注定了中国的法治必然有其独特性,当下中国必须重塑中国法治的主体性。传统中的"天下"观念、"天人合一"理念、"中庸和合"思想、性善论和强调教化以及亲伦传统、民本思想等构成了支撑中国法治主体性的要素。传统与现代法治对接的途径是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而人类的共同价值则是这种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KeyWords): 传统文化;依法治国;法治;主体性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文化传统在法治中国建设中的创造性转化研究”(项目批准号:17JJD820004);;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马克思主义法学方法论研究”(项目批准号:11&ZD077)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Author): 李拥军;
Email: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44、23、42页。
- (2)前引(1),习近平书,第19、22、38页。
- (3)参见王钟翰主编:《中国民族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20页。
- (4)[德]萨维尼:《论立法与法学的当代使命》,许章润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第7、9页。
- (5)前引(4),萨维尼书,中译本序言第6-7页、导论第11页。
- (6)[美]希尔斯:《论传统》,傅铿、吕乐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4、25页。
- (7)[法]卢梭:《社会契约论》,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74页。
- (8)2006年中国的第一个文化建设规划---《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
- (9)2011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决定》。
- (10)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
- (11)[美]络德睦:《法律东方主义---中国、美国与现代法》,魏磊杰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9页。
- (12)前引(1),习近平书,第10、19页。
- (13)《说文·人部》。
- (14)《论语·颜渊》中说:“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 (15)《论语·雍也》中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 (16)《论语·颜渊》中说:“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 (17)《孟子·离娄下》。
- (18)顾炎武:《日知录》。
- (19)参见赵汀阳:《天下体系---世界制度哲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30页。
- (20)单纯:《儒家思想的魅力》,中国社会出版社2011年版,第239页。
- (21)《礼记·曲礼上》。
- (22)前引(21)。
- (23)《礼记·中庸》。
- (24)《论语·季氏》。
- (25)参见前引(19),赵汀阳书,第56页。
- (26)参见陈来:《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5年版,第66页。
- (27)1492年在美国领土上的土著人500多万或1000万,而到1800年土著人口就锐减到60万。参见[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下),魏凤莲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71页。
- (28)《郑和家世资料》,人民交通出版社1985年版,第2页。
- (29)参见毛佩琦:《郑和的使命:天下共享太平之福》,载《中国远洋海运》2005年第7期;毛佩琦:《毛佩琦细解明朝十七帝》(第一部),光明日报出版社2006年版,第181-182页。
- (30)前引(1),习近平书,第58页。
- (31)前引(1),习近平书,第59-60页。
- (32)前引(1),习近平书,第57、58、59页。
- (33)参见余英时:《中国思想传统的现代诠释》,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5页。
- (34)《孟子·尽心上》。
- (35)《孟子·告子上》。
- (36)《孟子·离娄上》。
- (37)《正蒙·诚明》。
- (38)《春秋繁露·立元神》。
- (39)前引(33),余英时书,第15页。
- (40)原文为:“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 (41)[美]杜维明:《儒家传统与文明对话》,彭国翔编译,河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97页。
- (42)张灏:《幽暗意识与民主传统》,四川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第111-112页。
- (43)前引(26),陈来书,第29-30页。
- (44)[英]罗素:《西方哲学史》,何兆武、李约瑟译,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第11页。
- (45)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06页。
- (46)[德]康德:《道德的形而上学基础》,载周辅成编:《西方伦理学名著选集》,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第371页。
- (47)参见王福益、卢黎歌:《“主客二元对立”思维模式与全球生态危机的逻辑关联》,载《理论与改革》2014年第6期。
- (48)参见李拥军、郑智航:《从斗争到合作:权利实现的理念更新与方式转换》,载《社会科学》2008年第10期。
- (49)前引(1),习近平书,第50、23-24页。
- (50)引文来源于习近平同志在2018年5月18日至19日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参见《习近平: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http://www.chinanews.com/gn/2018/05-23/8520663.shtml,最后访问时间:2018年8月20日。
- (51)《中庸》。
- (52)《吕氏春秋·博志》。
- (53)《论语·先进》。
- (54)河南省巩义市康百万庄园有一块《留余匾》,警示后人要“凡事留余”。
- (55)[美]安乐哲:《生民之本---》,何金俐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35页。
- (56)郝铁川:《中华法系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248页。
- (57)R.P.Peerenboom,What’s Wrong with Chinese Rights?:Toward a Theory of Right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6 Harvard Human Rights.55,(1993).
- (58)参见王延平主编:《西方社会病》,人民日报出版社1992年版,第3-6页。
- (59)Walter K.Olson,The Litigation Explosion:What Happened When America Unleashed the Lawsuit,at339,(E.P.Dutton/Truman Talley books,1991).
- (60)参见[美]麦克尼尔:《新社会契约论》,雷喜宁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4、10、83页。
- (61)See Ian R Macneil,Relational Contract Theory:challenges and queries,94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law review.881-895(2000).
- (62)林语堂:《中国人》,郝志东等译,学林出版社2007年版,第87页。
- (63)[德]于尔根·哈贝马斯:《现代性的哲学话语》,曹卫东译,译林出版社2004年版,第347-348页。
- (64)参见黄宗智:《过去和现在---中国民事法律实践的探索》,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第246-247页。
- (65)[英]阿克顿:《自由史论》,胡传胜等译,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第165页。
- (66)[美]达尔:《民主理论的前言》,顾昕译,三联书店1999年版,第1页。
- (67)[美]科恩:《论民主》,聂崇信等译,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182页。
- (68)前引(1),习近平书,第37-38、59页。
- (69)《孟子·公孙丑上》。
- (70)前引(56),郝铁川书,第245页。
- (71)儒家的经典《周礼》记载:西周设“司圜”之职,“掌收教罢民”,“收教之”,即关在固定的地方劳动改造。
- (72)前引(56),郝铁川书,第246页。
- (73)[美]D.布迪、C.莫里斯:《中华帝国的法律》,朱勇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版,第24页。
- (74)郭建:《中国法文化漫笔》,东方出版社1999年版,第90页。
- (75)参见前引(42),张灏书,第8-9页。
- (76)参见[英]齐格蒙·鲍曼:《现代性和大屠杀》,杨渝东等译,译林出版社2002年版,第50、98页。
- (77)刑法修正案(八)中的“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规定就是中国传统中“恤老”原则的体现。
- (78)前引(1),习近平书,第22、32、67、7、67页。
- (79)《唐律疏议·名例》。
- (80)《论语·子路第十三》。
- (81)参见笑思:《家哲学---西方人的盲点》,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第4-5页。
- (82)参见前引(81),笑思书,第6页。
- (83)参见方乐:《法律实践如何面对家庭》,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11年第4期。
- (84)习近平同志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
- (85)王岐山:《坚持党的领导依规管党治党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根本保证》,载《人民日报》2014年11月3日第3版。
- (86)前引(84),习近平讲话。
- (87)前引(1),习近平书,第43页。
- (88)金耀基:《从传统到现代》,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第25页。
- (89)《孟子·尽心下》。
- (90)《荀子·大略》。
- (91)《春秋繁露》。
- (92)《送薛存义之任序》。
- (93)《周易外传·卷二》。
- (94)《明夷待访录·原君》。
- (95)《尚书·五子之歌》。
- (96)金耀基:《从传统到现代》,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第25页。
- (97)《论语·先进》;《论语·雍也》;《论语·述而》。
- (98)《庄子·齐物论》。
- (99)荀子说:“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荀子·王制》。
- (100)《史记·卷一百二十六·滑稽列传第六十六》。
- (101)“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论语·乡党》。
- (102)前引(33),余英时书,第12-13页。
- (103)《礼记·礼运》。
- (104)《增广贤文》。
- (105)《史记·货殖列传序》。
- (106)《荀子·礼论篇》。
- (107)《尚书·泰誓上》。
- (108)唐太宗在《贞观政要》中说:“可爱非君,可畏非民,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
- (109)前引(1),习近平书,第21页。
- (110)前引(1),习近平书,第36、23、37、45、49页。
- (111)S.P.Huntington,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 and the remaking of world,at75-76(New York:Simon&Schuster,1996).
- (112)前引(1),习近平书,第10、40-41页。
- (113)[英]罗素:《中国问题》,秦悦译,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8页。
- (114)参见前引(41),杜维明书,第18页。
- (115)《荀子·王霸》。
- (116)楼宇烈:《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中华书局2016年版,第164页。
- (117)参见林毓生:《中国传统的创造性转化》,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8年版,第286-287、291页;参见陈来:《二十世纪思想史研究中的“创造性转化》,载《中国哲学史》2016年第4期。
- (118)参见金耀基:《中国现代化的终极愿景》,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82页。
- (119)参见[德]马克斯·韦伯:《儒教与道教》,王容芬译,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第八章;[德]马克斯·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五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