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Abstract):
我国侵权责任法草案立足于本国国情,在立法形式、立法模式、立法结构以及立法内容上较多地借鉴了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侵权法的立法经验,使大陆法系侵权法与英美法系侵权法的立法优势相融合;并且结合我国的立法和司法实际情况,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侵权责任法律制度。
关键词(KeyWords): 侵权责任法;立法经验;立法形式;立法模式;立法结构;立法内容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杨立新;
Email: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我把我国侵权责任法的立法指导思想归纳为“大陆法系为体,英美法系为用,广泛吸纳我国司法经验”。参见杨立新:《侵权法论》,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年第三版,第309页。
- [2]参见我国台湾地区“民法”第二编“债”第一章“通则”第一节“债之发生”的第五款是关于“侵权行为”的规定。
- [3]魏振瀛等:《民事责任之立法模式》,北大法律信息网,http://w ww.dyjlawyer.com/news/2007-7-19/2007719212227-1.htm.
- [4]参见杨立新:《合同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289~291页。
- [6]参见《埃塞俄比亚民法典》,薛军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第370页以下。
- [7]参见《美国法律整编.侵权行为法》,刘兴善译,台湾地区司法周刊杂志社1986年版。
- [8]参见[德]克雷斯蒂安.冯.巴尔:《欧洲比较侵权行为法》(上卷),张新宝译,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337~335页。
- [9]参见杨立新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草案建议稿及说明》,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5页。
- 10参见杨立新主编:《类型侵权行为法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6年版,第26~28页。
- 11参见程啸:《侵权行为法总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02页。
- 12参见杨立新:《侵权损害赔偿》(第二版),吉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13页。
- 13参见《法制日报》2009年4月1日、8日第12版开设的“侵权责任法立法疑难问题研究”专栏。
- 14例如《美国侵权法重述.第二次》第十三编“救济”的规定。参见《侵权法重述—纲要》,许传玺等译,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270页以下。
- 15参见前引14,许传玺等译书,第321页以下。
- 16参见李响:《美国侵权法原理及案例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页。
- 17参见该建议稿第1633条。参见梁慧星主编:《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附理由.侵权行为编.继承编》,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127页。
- 18参见杨立新:《侵权行为法专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211、229、237页。
- 19参见前引14,许传玺等译书,第283页。
- 20参见陈忠五:《法国法上医疗过错的举证责任》,载朱柏松等:《医疗过失举证责任之研究》,台湾地区元照出版公司2008年版,第124页。
- 21参见杨立新:《医疗损害责任改革研究》,卫生部招标科研课题报告2009年,第35页。
- 22参见侵权责任法草案第54条。
- 23参见侵权责任法草案第55条第2款、第64条。
- 24参见侵权责任法草案第64条。
- 25参见《北京地铁轧断男子双腿案终审男子获赔80万》,人民网6月18日。http://ccdv.people.com.cn/GB/66982/7395565.html.
- 26杨立新:《侵权责任形态研究》,载《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民商法学》2004年第2期。
- 27参见美国法学会:《侵权法重述.第三次.责任分担》(条文部分中译本),王竹译,载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编:《各国侵权行为法资料汇编》(内部刊物),第182页。
- 28参见前引27。
- 29参见前引[9],杨立新主编书,第6-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