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Abstract):
知情权具有宪法基本权利的位阶。在我国,宪法没有直接规定知情权,但它却被确认于地方政府规章以及党和国家的重要文件中。通过宪法解释方法将知情权列入宪法基本权利的条件已经成熟。《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作为保障公民知情权的行政法规,需要处理好处于其上位的《保守国家秘密法》、《档案法》以及处于其下位的"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之间的关系,协调与"卷宗阅览权"、"隐私权"保护之间关系。由政府信息公开引发行政争议构成了一种新类型的行政诉讼,它需要我们在行政诉讼法理论与实务中作出积极的回应,方可切实保障公民的知情权。
关键词(KeyWords): 知情权;政府信息公开;隐私权;基本权利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章剑生;
Email: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论语.泰伯篇》。
-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第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 [4]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6-12/10/content-5463360.htm(2008年7月10日最后访问)。
- [5]参见《安徽政府公报摆上书报摊》,载《中国青年报》2002年12月5日。
- [6]参见《郑州规定红头文件发布3日内须网上公开》,载《新闻晚报》2006年3月27日。
- [7]参见《海口打破禁区:凭身份证可免费查“红头文件”》,载《海南日报》2003年7月3日。
- [8]参见《沈阳档案馆明年初开放市民可免费查红头文件》,载《沈阳晚报》2005年9月29日。
- [9]http://www.yfzs.gov.cn/gb/info/TPXW/2003-03/02/1115449110.html(2008年7月10日最后访问)。
- 10《彻底调查:“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台前幕后》,http://tech.sina.com.cn/it/e/2002-11-05/1011148038.shtml(2008年7月10日最后访问)。
- 11参见季卫东:《程序比较论》,载《比较法研究》1993年第1期。
- 12周汉华主编:《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专家建议稿——草案.说明.理由.立法例》,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年版,第15页。
- 13前引12,第44页。
- 14中办发[1998]9号,1998年4月18日。
- 15中办发[2004]17号,2004年7月12日。
- 16中办厅[2000]25号,2000年12月6日。
- 17中办发[2005]12号,2005年3月24日。
- 18《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06年10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
- 19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2007)。
- 20《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国发[2004]10号发布)。
- 21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2007)。
- 22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第5条第1款。
- 23《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1条规定:“为了保障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依法获取政府信息,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促进依法行政,充分发挥政府信息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活动的服务作用,制定本条例。”
- 24前引12,第1页。
- 25蔡秀卿:《现代国家与行政法》,台湾学林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3年版,第337页。
- 26参见汤德宗:《政府信息公开请求权人之研究》,载汤德宗、廖福特:《宪法解释之理论与实务》(第五辑),台湾“中央研究院”法律学研究所筹备处2007年版,第272页。
- 27李震山:《多元、宽容与人权保障》,台湾元照出版公司2007年版,第197-199页。
- 28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67条第1款第1项。
- 29韩大元:《宪法文本中的“人权条款”的规范分析》,载《法学家》2004年第4期。
- 30《德国联邦宪法法院裁判选辑》(四),台湾司法周刊社印行1993年版,第92页。
- 31黄舒芃:《宪法解释的“法适用”性格:从德国公法上法学方法论传统对“法适用”与“法制订”的区分探讨联邦宪法法院解释活动的本质》,载台湾《政大法学评论》第81期(2004年)。
- 32即使如乌干达这样的非洲国家,也在其《信息公开法》(Access to Information Act)中采用此原则。See:The Uganda Gazette No.42Vol-ume XCVⅢdated19th July,2005.
- 33前引12,第70页。
- 34汤德宗:《信息公开暨信息隐私法案例研究(—2006/10)》,载汤德宗、李建良主编:《2006行政管制与行政争讼》,台湾“中央研究院”法律学研究所筹备处2007年版,第398页。
- 35汤德宗:《论信息公开与卷宗阅览》,载汤德宗、刘淑范主编:《2005行政管制与行政争讼》,台湾“中央研究院”法律学研究所筹备处2006年版,第154页。
- 36《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1989年5月1日起施行,1998年9月5日第1次修订)。
- 37《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1988年1月1日起施行,1996年7月5日第1次修订)。
- 38参见前引35,第153-154页。
- 39前引34。
- 40《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79条第2款规定:“行政法规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规章。”
- 41《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93条规定:“中央军事委员会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军事法规。……军事法规、军事规章在武装力量内部实施。”
- 42《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81条规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依法对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作变通规定的,在本自治地方适用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规定。经济特区法规根据授权对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作变通规定的,在本经济特区适用经济特区法规的规定。”
- 432007年2月8日经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7年第1次局务会议通过,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
- 44Richard J.Pierce,Jr.,Sidney A,Shapiro,&Paul R.Verkuil,Administrative Lawand Process,P400,New York Foundation Press,1999.
- 45冯国基:《面向WTO的中国行政——行政信息公开法律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24页。
- 46美国《隐私权法》(The Privacy Act)第2条规定:“公开的条件——除下列情况以外,非经与档案有关的个人的书面请求或事先书面同意,任何行政机构都不得通过任何传递方式将档案系统中的任何档案向任何个人或其它行政机构公开。”
- 47《透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后第一案》,载《法制日报》2008年5月6日。
- 48《一条高速公路到底能收费多少年两部门回应收费问题》,载《法制日报》2008年6月30日。
- 49基本案情综合如下新闻报道:《信息公开第一案的阳光效应》,载《南方周末》2004年9月2日;《徐汇审理信息公开第一案》,http://news.sina.com.cn/s/2004-08-17/03273409796s.shtml(2008年7月11日最后访问)等。
- 50不过,“美国‘信息自由法’(FOIA)及其它相关法律皆对‘第三人异议’制度未设有明文,而是由法院以判决的方式逐渐积累而成。但在美国第三人异议制度中仍有一套‘事先通知程序’(pre disclosure notification procedure),以作为第三人提出异议及后续诉讼以维护自身权益的基础。该程序乃是基于美国总统所发布的总统行政命令Executive Order12600而来。”谢祥扬:《信息公开程序中的“第三人异议制度”之研究》,台湾东吴大学法学院法律学系硕士班硕士论文(2005),第57页。
- 51参见台湾地区《政府信息公开法》第10条。
- 52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20条。
- 53参见《上海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第11条。
- 54《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第42条规定:“本法施行前公布的法律有关行政复议的规定与本法的规定不一致的,以本法的规定为准。”
- 55此是从汤德宗教授的观点替换而来。他认为:“应从立法目的出发,将‘资公法’定位为信息公开之‘基本法’。此前制定之其它法律仅于其信息公开规定较‘资公法’所规定更有利于‘公开’时,始得排除‘资公法’而不用。”前引34。
- 56Richard J.Pierce,Jr.,Sidney A,Shapiro,&Paul R.Verkuil,Administrative Lawand Process,P399,New York Foundation Press,1999.
- 57周汉华:《政府监管与行政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36页。